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结构与特征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1-22 12:11:26 |
|
|
问题源于组合计数的章节,伯纳的见解含有正确的成分,就是“人数越少,握手次数也少”;然而,他把握手次数),与人数n的关系误解为正比例关系,而实际不是如此.
教师巧妙的设问以及所使用的反例,正是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的亮点.
有学生指出y=,而伯纳误以为y与n是正比例关系,这正是一种误解.教师及时理解学生进入数学误区的原因,这是本课例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求学生们判断伯纳的想法是否正
第二组同学指出,握手的次数不可能是22.5,因为握于次数是正整数,第一组所说的二次函数的定义域还应该是离散型的集合(图3),因为赴会人数n也是正整数.
教师及时作了总结,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把组合问题与二次函数联系起来,义把连续型函数与离散型函数区分开来,我们的学习有了,新的收获.
这可见到教师在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扮演,在教育的水平上,罗伊把学生的问题抛回给学生分
享,引导他们负责任地提出有效的解答.(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他坚持让学生进行说理.)在数学的水
平上,罗伊找出并提供反例,“如果是5人的情况,是否握手22.5次?”刚这个反例,反击“加倍”的策略.这种反例也是对学生引导的策略,这种策略具有教育的意图,因为罗伊的日的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答,推动并激发学生产生疑问.
五、问题的突发性与应答的机敏性
前面的课例,讨论了教师数学教学的知识有三个基本特点:
(1)它的性质接近于在行动中的知识,一个“见机行事”更甚于实际的知识;
(2)它的情境特点:它与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紧密相连;
(3)学生问题的出现具有不可预知性,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及时跟踪学生的想法,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引领能力.
数学教师在他们的教学中所从事的情境,在方法上与数学家大不相同.以上的课例说明了这些差
异.在对问题的探索中(例如计算塔的个数问题),一个数学家肯定把注意力集中在组合模型,寻找一般的公式,找出所有可能的塔数.在其中要规定各种各样的约束条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安排,等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处理这个问题时,就会从不同的视觉进入.他会联系到学生,联系到学牛各种各样的策略,联系到自然产生的模型,教师会根据这个模型,对问题及其各种解法进行再投资.如同课例2,教师不仅对排列组合模型感兴趣,更对学生自然产生的模型,他们所陈述的道理,这些理由的有效性,以及他们所取得的进步感兴趣.
数学教学知识总是在教与学的线索中得以建立,得到解释.设计教学情境,同时用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来源,包括教育的,教学法的,数学的甚至是规定性的.这些维度不足一成不变的.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关键是对学生情况的理解.课堂中的数学情境,总是把求解、探索结合在一起,各种因素综合交织.各种因素不会单独地扮演,它们总是相互影响,相互选择,联袂演出.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即使称之为教师的为教学的数学知识,也永远不是纯数学知识.它是各种知识的交织与组合,是非常特殊的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职业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中的切入点,指导着教师在教学中的扮演.
这些知识通过其他活动得以发展和提炼,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这是近来研究教师教育实践的新线
索,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教师的感悟在实践中生成,它是动态发展的知识,它既相对独立实践,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其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走近条件变化的圆问题 下一个数学: 初中数学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