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1-23 11:58:45 |
|
|
四、让过程“活”起来——探究过程的升华
把几何(数学)的研究过程融入题目中,体现数学活动过程,如猜想、类比、发现,一般化与特殊化,试题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化,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其实,前面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探究过程.
例10:在一次课题学习活动中,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点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过点P画直l分别交正方形的两边于点M、N,使点P是线段MN的三等分点,这样的直线l能够画几条?
经过思考,甲同学给出了如下画法:如图10,过点P画PE上佃于E,在EB上取点M,使EM=2EA,画直线MP交AD于N,则直线MN就是符合条件的直线.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画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在图10中,能否再画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如果能,请直接在图1l中画出.
(3)如图11,A1、C1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三等分点,且A1C1∥AD.当点P在线段A1C1上时,能否画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如果能,可以画出几条?
(4)如图12,正方形ABCD边界上的A1、A2、B1、B2、C1、C2、D1、D2都是所在边的三等分点.当点P在正方形ABCD内的不同位置时,试讨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l条数的情况.
【点评:例10把以前的静态问题升华为数学过程,是一道关注学生数学活动和探究过程的好题.本题以课题学习的形式来呈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创设情景——实践探索——建立模型——熟悉模型——反思——应用与拓展”的探究过程.设计新颖,构思精巧,可谓独具匠心!首先,通过判断甲同学解答的正误来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判断正误的互动中,探究出画符合条件直线的理论依据,进而建立“如何画符合条件的直线”的模型(方法);之后,通过模仿(在画
一条符合条件的直线)来熟悉数学模型;接下来,再通过一个特殊位置来反思数学模型,揭示问题本质;
最后,把模型放到整个正方形中,实现对模型的应用与拓展.这个题目的布局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立足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第(4)小题是前3小题的综合与拓展,所以还需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意识.】
我们从“应用”“开放”“实践”“过程”对传统题升华为新题型作了概括和探讨,此类升华题已成为近年中考平面几何试题的主流.
【作者简介】刘明辉,山西省长治市第19中学.
【原文出处】《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哈尔滨),2010.7/8.40~42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数学: 自然式教学:顺应数学思维规律 下一个数学: 初中数学“熟题效应”给我们的警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