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出声思考的策略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1-23 11:59:01 |
|
|
问:这个垂直和正方形中的直角有什么联系?
答:∠ABE=90?/SPAN>,△ABE是直角三角形,BM是高.这里有一个基本图形,∠8=∠9,∠7=∠10.
问:目的是关注G是否是DC中点,∠8与∠9已相等(中介问题3),角的关系要联想对应边的关系.
答:考虑△BCG和△ABE的关系.它们是全等的(中介问题2).刚才没有发现这个基本图形.
此题学生出声思考充分体现:通过问答,逐渐明晰思维.在问题解决后,要求学生用出声思考的方式还原整个过程.
教师、学生出声思考时要把实际经历的过程如实表现出来,既要暴露成功,同时也要暴露挫折.教师的思维示范要一步一步让学生观察得到,让学生观察到老师在“看到结论,想到要具备它所需要条件”的机理;尤其是要暴露挫折思维,以及碰到挫折时采取怎样的方式思考和处理.
(3)答思路及选择该思路的理由.
例5点P是□ABCD内任意一点,过P作EF∥AB,交AD、BC于E、F,过点P作GH∥AD交AB、CD于G、H试比较□AGPE与□PFCH的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出声思考如下:P是□ABCD内任一点,随着P在□ABCD内移动,□AGPE与□PFCH的面积都在不断变化.那么是不是存在点P,使所要比较的两个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可以肯定.
除了一对角线交点,这样的点还有吗?还有的.
其实,在对角线BD上的点,都能使两个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是什么理由呢?
那么自然会想到,在对角线AC上的点呢?
进一步想到,除了BD上的点,□ABCD内的其他点呢?
操作:如图2(1)、图2(2),P在△ABD内时,□AGPE的面积小于□PFCH的面积;P在△BCD内时,□AGPE的面积大于□PFCH的面积,这是操作得到的,能证明吗?
我想到把GH向下(向上)平移来解决问题.
学生出声思考中,反映出他的思维程序——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概念,知道什么规律怎么用,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显性化过程.
三、小组学习。出声思考的主阵地
要出声思考,就要有专注的倾听对象、要有有秩序的组织引导和及时反馈评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全班出声思考的,所以小组合作是出声思考最有效的途径.
(1)小组内优秀同学的出声思考,对其他同学是一种示范(通过合作评价,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和进步的现实机会).
(2)生生帮扶,实现共同进步.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帮扶实现思维指引解决困难;同时,帮扶他人的问学,通过出声思考,让不懂的同学搞懂,自己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需要反复调整出声思考的角度,用不同的出声思考去梳理解决有困难学生的问题,思路要更加清晰,表达要更有条理、更加精炼.要求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有阵对性地给删学提供较多的信息指导,可以使学生将自己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
(3)生生互为老师,实现普遍出声思考.①互相开系列化问题清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②轮流当老师.互相教,告诉同学自己是如何做出抉择的,自然地运用出声思考策略.此外,学生之问相互为老师,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同学的思考加以对比,从而清楚地了解比自己更好的思维者足如何思学的.③生生过程性评价,较之教师,学生更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表达(表现出声思考).④有利于对出声思考过程的反思过程的完善,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一步一步成为理性思考者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相互交流撞击,通过让学生不断触及、追求逐渐成熟的思维模式达到成人的思维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数学: 初中数学“熟题效应”给我们的警示 下一个数学: 锻炼中考数学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