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分必要条件问题的讨论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4 12:04:05 |
|
|
作者:学夫子
我们知道充分必要条件是和集合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我在《从集合的角度看逻辑》一文中已经介绍过,如果命题P和Q是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出现的,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等价于A是B的子集。当这个结论应用在下面这道题上时便有了不同的看法:
例.命题P:x2+ax+1≤0,Q:x2-3x+2≤0,若P为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的范围。
我们若从集合的角度,设命题P所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为A,Q所对应的解集为B,那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实际上就等价于A是B的真子集。那么这一来,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那么A就可以是空集。
但若A为空集,就意味着命题P为假,根据充分条件的逻辑意义,命题Q也为假,这当然是错的。那么A到底能不能为空集?
这是我偶然之间翻《数学通讯》的盗版电子版时看到的一个讨论,觉得蛮有意思的就推荐给大家。要看这个问题,我们得要明白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我们先就以充分条件为例吧!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P称为Q的充分条件。
核心的一句话就是命题R:“若P则Q”为真,命题R的真,不一定非要以P的真为前提。实际上这就是逻辑学里面著名的“虚真论断”:r:“若p则q”,如果假设p本身就是假,则论断r一定为真。
也就是说,对于“若P则Q”形式的命题,如果条件P本身就是假的,那么不管Q的真假如何,“若P则Q”就一定是真命题。我们也许有点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我们若从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等价的观点来看那便非常自然:“若P则Q”的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很明显是确定无疑的真命题,因为P为假命题,那么非P就一定是真命题,所以不管Q的真假如何,结论永远都是对的。所以对于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这一个问题来讲,A是可以为空集的。
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将充分条件的定义“若P则Q”理解成了:
若P为真,则Q为真;若P为假,则Q为假。
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充分条件的概念,这是错误的。“若P则Q”这句话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我们顶多能说“若P为真,则Q一定为真”,但我们不能说“若P为假,则Q一定为假”。(来源:学夫子数学博客)
|
上一个数学: 初中数学期末复习准备“错题本” 下一个数学: 几大均值的直观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