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之从宏观到微观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22 11:17:58 |
|
|
系,这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深化对函数本质属性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在例3中加上“在弹性限度内”,否则,不符合力学中的胡克定律.二是在前面5个例子中再增加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关系的实
际例子,如“某地在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图略),分析图中有哪些量.”这种呈现方式的优点是:(1)可以借助图象直观地看出变量的存在以及一个变量(时间)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温度)也随之变化,而且它们是单值对应关系.(2)图象可以凸显变量、函数的本质特征.(3)为以后研究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作铺垫.值得一提的是,若在前面呈现此例,正文第二部分“思考”中用图象和表格表示的心电图和中国人口统计表就可以略去.(4)可以避免“思考”中“图中点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指代不明的问题.因为教材并没有在心电图中画出坐标系,没有坐标系,横、纵坐标就无从谈起.三是在练习题中建议增加概念辨析题,如:下列式子中,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y=-2x+1;②)y=;③y=x2;④y2=x.通过辨析,可以明确函数的外延,加深对函数内涵的理解.四是将教材习题中的第6题调至第3题,将第3题顺延为第4题,这样将容易题放在前面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期研究报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7上)一(10上).
[2]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王冰,张一颖.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教学——“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9,(5).
[4]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冰,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原文出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西安),2011.5申.29~31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数学: 中考数学关于自转和公转的几个结论 下一个数学: 名师谈如何学好数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