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丰富的想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的课堂教学,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困难生,这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就如何使数学困难生取得进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对数学困难生的理解和关爱,是使他们快乐学习的重要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每个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独立的人,困难生也一样,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因此,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困难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困难生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这样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学习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一些相对简单,比较基础的问题时,就让困难生回答,随之对困难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八(2)班的周同学基础较薄弱,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差,这招就很管用。老师心中有困难生,困难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只有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感情共鸣,此时的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接受能力是最强的,教学效果也是最佳的。
二、改进教法方法,激发“数学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困难生多数基础知识差薄弱,反应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学习兴趣,求知欲较低。《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减轻数学困难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帮助他们进步,应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教学时要注意起点低一点,坡度小一点,难度低一点,进度慢一点。立足于让差生听起来懂,做起来会。从最基本概念讲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帮助困难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讲解例题时,重视分析过程和演算过程,减少每步间的推理难度,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要让他们体验“我也会做”的乐趣。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课堂上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让困难生听懂、理解,可以采取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课后辅导优先和面批作业的做法。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如教学《角的认识》,既要让学生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既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可采用电脑演示辅助教学。荧屏上首先闪动一个“点”(指圆心),然后在距圆心点出现一个点,并连接两点出现一条线段(半径),再将半径按顺时针方向,哒、哒、哒……地(伴有音响)闪动一圈,无数个点将会围成一个完整的圆。通过有声有色的动态演示,学生不仅形象直观地感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同时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规律。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数学困难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对这样的数学困难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1、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让学生尽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2、要学会听课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
第三、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给疑难问题打上问号。
第四、要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3、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答大量重复性练习题,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套用模式解题。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缺乏应变能力,并且出现数学思维功能僵化现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4、加强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
四、改变评价方式,培养“数学困难生”的自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略迹更文明”。可见,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评价是何等的重要啊!过去的教学评价偏重结果,注重表象,评价的形式单一,使部分学生在那些僵死的、缺乏尊重的评价中挫伤了自尊心,失去了自信心,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应该改变过去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一把尺子,多一个角度“,善于鼓励。对困难生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一下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成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学生不断上进,拓宽其继续转化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