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如:恩流八荒,德溢四海。(《盐铁论》贫富第十七)施张四维,缔制八宇。(《宋书》卷九十七)前例,“八荒”和“四海”对照使用;后例,“四维”和“八宇”对照使用。
(三)广数形式的应用
不同的广数形式,各有自己的应用场合。制约其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各个形式本身所蕴涵的语义。比如“四方”和“四面”,“四方”泛指四方各处,“四面”则泛指某一定位点的周围。正因如此,可以有歌词“走四方……一路走一路望故乡”,却不能说“走四面……”;反过来讲,可以说“茂生心不在焉地四面看看,对众人点点头”(陈世旭《将军镇》),却不能说“茂生心不在焉地四方看看,对众人点点头”。又如“四海”,泛指全国各处,跟“四方”的泛指含义基本相同,但是,“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见《辞海》),正因如此,可以说“四海之内”,却不能说“四方之内”。
另一个方面,是各个形式在语用上的选择需求。以“八方”来说,比如:“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不好说成“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四方”,这是因为前边已经出现“四”字,后边选用“八”字句子才有变化,不致重复呆板。又如:“男儿志在四方”(陈忠实《白鹿原》),一般不说“男儿志在八方”;“老子一病入了土,娘改了嫁,剩下祖父拖着我吃八方(乞讨)”(陈世旭《将军镇》),一般不会说成“祖父拖着我吃四方”。这是由于语用上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用法。“八方”翻一倍,便成为“十六方”。这是个现当代为了特殊需要而采用的泛指形式,也表示各处。比如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唱道:“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排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是由于唱词是五字一句,用“十六方”才协调。
不同的广数形式,又有共同的应用目的。
除了某些形式有时表示定指,任何广数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用来泛指广数。那么,泛指的广数,广到什么程度?这要看广数形式的使用语境。总的说来,是泛指特定语境中特定范围内的时空。一般泛指空间;偶尔也泛指时段,比如前边提到的“八辈子”。
有的时候,广数形式可以泛指极为广阔的范围,不仅可以泛指普天下,甚至可以强调无边无际。在广数形式的前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相关的词语。比方说,相关词语有时用“广、远、旷”之类。例如:故广延四方之豪俊。(《汉书》卷五十六)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唐·韦应物《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前例用了“广延”,中例用了“远集”,后例用了“旷望”。又比方说,相关词语有时用“天下、天地”之类。例如: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乐府诗集·白马篇》)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晋书》列传第十三)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陆贾新语》辅政第三)前例出现了“天下”;中例不仅用了“广收”,还用了“周遍天下”;后例出现了“天地—无穷—不朽”。再比方说,相关词语有时用“无边、无际”之类。例如: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唐·韦庄《泛鄱阳湖》)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全宋词·寿丘月林》)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全唐诗·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前例出现了“无边”,中例出现了“浩无边”,后例出现了“浩无际”。
当然,强调范围之广阔宽泛不一定要有照应语。“四X”和“八X”对照使用,便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恩流八荒,德溢四海。(《盐铁论》贫富第十七)施张四维,缔制八宇。(《宋书》卷九十七)前例,“八荒”和“四海”对照使用;后例,“四维”和“八宇”对照使用。特别是,有的形式,比如“四海”,本身就能突显广阔宽泛的意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见于上古文献《论语·颜渊》的句子。后来,不管在哪个朝代,使用频率都很高。到了现当代,“四海”成了一个极有表现力的说法。前些时,新生入学进行军训,在操场上意气风发地高唱《一二三四歌》:“一杆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三军将士苦为乐,四海为家,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战士的歌!”“一条大路多宽阔,二月春风拂面过,三山五岳任我去,四海为家,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战士的歌!”听着听着,深受振奋之余,不由得惊叹起汉语数字的美与奇。四海为家!新时代的战士,心怀伟大祖国,气盖万里河山!
汉语中,数字的运用富于民族特色,充满着浓厚的泥土气息,反映了华夏民族的传统宇宙观、美学观和民俗观。汉语的数字文化现象,有时犹如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