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两次婚姻及其他 |
|
|
来源:中庸 更新时间:2009-9-29 13:55:29 |
|
|
斯坦宣布了他的“不容改变的决定”,他将“马上寻找一个工作,不管它有多么卑微。我的科学目标和我个人的虚荣心都妨碍不了我去接受一个最无关紧要的角色”。
爱因斯坦毕业后所面临的那困难的两年,对于米列娃来说,更是双倍地艰难。1901年她在瑞士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的毕业考试失败了,她将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位。身怀六甲且孤独无援的她,肯定由于这次失败而心情沮丧。
到了1902年,后来由于大学同学的父亲帮忙,爱因斯坦作为临时三级技术专家到瑞士联邦专利局报到上班,年薪3500瑞士法郎。从此开始其“伯尔尼时期”(1902~1909年)。这段时期他从“日常生活的担心中解脱出来,做出了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在这些年里,他先后发表了50篇文章。四篇发表在1905年的文章将确定20世纪科学的进程。
1903年,相爱多年的爱因斯坦与米列娃顺理成章地结婚了,但其中已经掺杂着一些阴影了。爱因斯坦的父亲在1902年10月10日临终前,把儿子单独叫进房间,点头同意了儿子的婚事。此情此景,让爱因斯坦一想起来就心酸不已,愧疚感伴随了爱因斯坦一生。而母亲则对米列娃始终没有认可。在使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影响爱因斯坦的情况下,爱因斯坦的母亲给米列娃的父母写了非常狠毒的信,说她跟先生都认为,是邪恶的“老女人”(指米列娃)让他的儿子误入歧途的。这封信是在米列娃回到老家,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生下私生女的情况下收到的。米列娃的愤怒情绪是可想而知的,这严重地影响了未来的婆媳关系。爱因斯坦则认为他是“出于责任感”才结婚的,而且“投入到了某种完全超出其能力的事情上”。
爱因斯坦最初看到的只是米列娃的快乐的一面,婚后,米列娃完全依赖于她的丈夫,这无论从财政上还是情感上都是一种负担。1952年,爱因斯坦在给他的传记作者塞利希(Carl Seelig)的信中这样写道:“她抑郁愁闷,喜怒无常,而且一般来说,对接近我的人非常冷漠、充满怀疑”。
由于爱因斯坦同时还要赡养寡母,专利局低薄的工资收入常常入不敷出。米列娃无疑对这种捉襟见肘式的生活抱怨不已。正是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完成了登在《物理学年刊》1905年第17卷上三篇论文中的两篇,完成了相对论论文的草稿,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并且在3月出版了10篇书评。
爱因斯坦的名气在上升。米列娃的担忧在加剧。1909年的晚些时候,米列娃给她的好朋友海伦娜·萨维奇写信: “你知道,有了这样的名气,给妻子的时间就不多了……你知道,我是多么渴望被爱。”
米列娃对爱因斯坦的名气和他生活方式的妒嫉在1909年春天达到了顶峰。
事情的缘由与前面提到的安娜有关。当年(1899年8月),20岁的爱因斯坦跟随全家到瑞士的梅特门斯特坦度假,住在天堂旅馆。爱因斯坦与旅馆老板的小姨子安娜·施密德相处得十分愉快,爱因斯坦就是应邀在她的照片簿上题写了打油诗。10年之后,也即1909年的春天,苏黎世的各大报纸都在发布消息:前途无量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即将加入苏黎世大学的教师行列。安娜·施密德这时已经结婚,她看到这则消息后给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地址寄了一张贺卡。他立刻复信描述他收到她的明信片是如何“无以言表地高兴”,并说他是多么地珍惜在梅特门斯特坦“我有幸在你身旁度过的那几周美好的记忆”,“可以肯定,就像你当年是那样可爱、那样欢快的一个年轻女孩要样,你今天肯定已经变成一个极为优雅、快乐的女人。”信后爱因斯坦又附上几句:“又及: 从10月15日起,我将在苏黎世大学了,大部分时间会在拉弥街的物理所。如果你碰巧去苏黎世并且有时间的话,就到那儿找我好了;我将深感荣幸。”
多情的安娜马上给爱因斯坦回了信。这本来是非常正常的往来,但密切监视爱因斯坦一举一动的米列娃将这封信扣留不说,还当即给安娜的丈夫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米列娃在信中谎称,如她自己一样,爱因斯坦对安娜“有些不适宜的信”感到屈辱,并且为了预防进一步的问题发生,爱因斯坦将回信退回,并附言说明他不太明白这封信。
爱因斯坦当然没有做这种事情。他难堪极了,为了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爱因斯坦给安娜的丈夫写了封信。由于这件事对后来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之间的关系影响甚大,特此全文引用(见《爱因斯坦全集》第5卷中文版,186页)。
非常尊敬的先生!
非常抱歉,由于我做事大大咧咧给您带来了痛苦。您的夫人在我获得任命之际给我寄来了贺卡,而我的回信用词过于亲密了,从而重新唤起了我们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科学人物: PC时代20位英雄 下一个科学人物: 亚里士多德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