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两次婚姻及其他 |
|
|
来源:中庸 更新时间:2009-9-29 13:55:29 |
|
|
彼此间的旧情。不过,我写信时并未掺杂任何非分之想。
对您的夫人我非常尊敬,她的行为是非常得体的。错的是我的妻子,她的这种做法仅仅是因为极端的妒忌,也情有可谅,但他这样做我并不知道。如果因此而妨碍了你们夫妻的和睦,我感到非常抱歉。我向您保证,我不会再做任何有损你们重获幸福的事,同时我也请求您不要怨恨您的好夫人,她没有做错什么事。
谨致最崇高的敬意。您的忠诚的
爱因斯坦教授博士
爱因斯坦对这个事件一直深感难堪,多年后再谈论时,他还是耿耿于怀,正如他在写给贝索的信所说的,“让M(指米列娃)把心理平衡打破了,再没恢复”。
米列娃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她对爱因斯坦的伤害程度有多深。家庭虽然还维系着,但已经有了裂缝,并且裂缝在不断地扩大。3年之后,爱因斯坦使他与他的表姐爱尔莎在德国南部童年时就有的友谊旧情复燃了。正如爱因斯坦全集的编辑所说,爱尔莎“成了他躲避与米列娃一起过那种会使人心力交瘁的生活的避难所”。但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非常理智的人。矛盾的感情使他极为烦闷。而且他深信,继续发展与爱尔莎的关系不会有好的结果,爱因斯坦在与爱尔莎开始通信后不久就中止了与她的书信往来。可是只过了一年,他又重新开始与她通信。
总之,到了1909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之间卿卿我我的日子已经结束。这对曾经不能忍受分居的情侣现在证明不可能生活在一起了。在与米列娃分居四年之后,爱因斯坦写信给他的好朋友贝索,“我本来是会永远忠实于米列娃的……如果她还能叫人忍受得了的话……但是米列娃对我来说绝对是不可忍受”。可以肯定地说,这当中安娜事件起了主要作用。米列娃或许是出于本能地保护自己而衍生出来的嫉妒,被爱因斯坦看成是“一种罕见的丑陋”。
1914年后,尤其是米列娃负气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柏林回到苏黎世后,两人的关系彻底变质,1919年离婚。
二
与米列娃离婚后不久,爱因斯坦就与他的表姐(同时也可以说是堂姐)爱尔莎结婚了。这个决定当时让爱因斯坦的朋友们也颇感吃惊。在与米列娃分居的四年当中,爱因斯坦一方面疲惫地扯进了分居和离婚的争吵中,另一方面,这段期间也是他拼命工作的时期。由于用功太甚,他的身体彻底的垮了。正是在爱尔莎的悉心照料下,他的健康得以恢复。他与爱尔莎结婚,有感恩的成份在里面。在这一点上,与德国文豪歌德颇为相似。歌德在1806年终于与同居多年的乌尔皮斯结婚,是感激她多年来对自己的照顾,尤其是在拿破仑的军队入侵德国时,乌尔皮斯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歌德,让已近60的歌德十分感动。正如歌德并不欣赏乌尔皮斯一样,爱因斯坦也并不欣赏爱尔莎。
爱尔莎与米列娃的性格和成长经历完全相反。爱尔莎以其布尔乔亚的气质吸引着爱因斯坦。她把爱因斯坦从米列娃的喜怒无常和忧郁寡欢中解脱出来,她不仅给刚从巨大的脑力奋斗中挣扎出来的爱因斯坦提供了一种平和的感觉,而且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去经历几乎已经遗忘了的爱情。爱尔莎“为人热情、体态敦实,是典型的布尔乔亚妇女,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干份职业”。她的母性或女人味吸引了爱因斯坦。
前面提到,尽管爱尔莎主动出击,爱因斯坦出于道义感,还是主动中止了与她的联系。后来,爱尔莎给爱因斯坦寄生日贺卡,向爱因斯坦索要通俗的相对论小册子,爱因斯坦才恢复了与她的联系。爱尔莎曾多次劝爱因斯坦离婚,但并未成功。尽管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情已断,但他深爱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初并没有离婚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受到爱尔莎的影响越来越大,爱尔莎的父母也不时地给爱因斯坦施压,所有这些对爱因斯坦的匆忙决定起到了影响。
事实上,爱因斯坦与爱尔莎之间完全是两类人。爱因斯坦不喜抛头露面,而爱尔莎极爱出风头;爱因斯坦不修边幅,爱尔莎总是扮演时髦得体;爱尔莎曾鼓动爱因斯坦出版一部与记者的谈话录。为此事,玻恩的夫人曾写信责备她。柏林的社交界对爱尔莎评价不高。查理·卓别林曾对爱尔莎作了一番贴切的描述: “她是一个体宽身胖的女人,生气勃勃;她坦然高兴做身边这个伟人的妻子,丝毫不隐藏这一事实。”
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裂缝。爱尔莎带着与前夫生的两个女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长女伊尔莎当时正值妙龄,爱因斯坦很喜欢她,她也非常喜欢爱因斯坦。有朋友提出,或许爱因斯坦与伊尔莎结婚更加合适。面对这个提议,爱尔莎将主动权让给爱因斯坦,而爱因斯坦又不置可否,不知所措的伊尔莎只好写信给朋友请救。由于情况特殊,伊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科学人物: PC时代20位英雄 下一个科学人物: 亚里士多德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