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因斯坦是不是笨说起 |
|
|
来源:杨建邺 更新时间:2009-9-29 13:56:47 |
|
|
请求父母购置这些教材。他忘却了游戏,也忘却了同伴,开始研究起这些定理来,他不是从这些书中得知它们的证明,而是企图自己来证明它们。他潜心求解,连续好几天坐着,得不到解法决不松手,他常常发现与书中不同的证明方法,就这样,他在这个只有几个月的假期中,独自钻研了高级文科中学今后要学完的课程。叔叔雅可布是工程师,有广博的数学修养,一面提出难题以鼓舞他的热情,一面对他是否有能力解决它们又不无好心地表示怀疑。阿尔伯特总是找到了正确的证明,甚至还发现了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一个崭新的方法。获得这样的结果,这个孩子感到莫大的幸福,这时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他的才能可以指点他的道路。”
好了,由这些翔实的资料就足以看出,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不但不笨,实际上非常聪明,而且表现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禀赋:好奇心非常重,能专注精力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得不到解法决不松手”。他的缺点是任性,不喜欢的课程就不好好学,也不大有耐心在计算上花费时间,所以常常会出现疏漏。这些缺点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流科学家,但也的确影响过他的学习(第一次考阿劳中学没被录取)和研究(几次因为数学知识的缺乏而延误了相对论的研究)。
再谈他与大学物理老师韦伯的关系,这是以前常常有让人不明白的地方。看了第一卷上有关资料以后,可以说比较清楚了。
对于韦伯,开始爱因斯坦是十分尊重的,韦伯讲的课也听得十分认真。第二年(1897—1898)韦伯开的《物理学》,他的成绩也不错是5. 5和5分(最高为6分),他在给米列娃的信中写道:“韦伯的课讲得好极了,我急切地盼着听他的每一节课。”
第三年到第四年(1898—1900),韦伯开了十门课,但多是电工课,如《电工原理、仪器和测量方法》、《电振荡》、《电工实验》、《交流电系统与交流电动机》及《交流电理论入门》,很难看出这是专为物理系学生开的课,倒多半像是为电力系学生开的课。虽然凡是需要考的课程,爱因斯坦都考到了6或5分,但他当时就感到相当失望,深感韦伯教授的课忽略了近十年来像麦克斯韦、赫姆霍兹理论这样一些当代进展十分迅速而又十分重要的物理学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爱因斯坦逐渐学会采取“刷掉”某些课程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偏爱。开始是佩尔内特主持的《初学者物理实验入门》讲座,爱因斯坦很少去听,结果考试他只得了最低分:1分;佩尔内特还指责他“不勤奋”,在1898—1899的成绩单上还记载有:“1899年3月由于在物理实习课上不勤奋,受到校长的一次申斥。”佩尔内特有一次还问他为什么不学医学、法律这些较容易的课,爱因斯坦回答说:“因为这些课我的天分不够,所以想试一下学习相对要好学一点的物理学。”佩尔内特听了十分生气。1899年6月,爱因斯坦还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他的手也被严重烧伤。每次做实验时,按规定都会发一张操作规程给他,但是他一般连看都不看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起实验来。有一次,佩尔内特对他的助教说:“您对爱因斯坦有什么看法?他为什么做什么都不按我的吩咐去干呢,”助教回答说:“的确如此,教授先生,但是,他的实验结果都是对的,而且,他用的方法总是极有趣的。”
爱因斯坦后来对韦伯的课的热情也冷下去了,经常不听韦伯教授的课。这可能是日后两人关系恶化的起因之一。天赋过高和任性,使他与韦伯交恶。由于天赋过高,他无法满意韦伯的讲课,韦伯不能跟上物理学的发展,仍然只盯着自己那熟悉的一亩三分地,而对当时理论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不但跟不上去,恐怕还会用经验主义的框架嘲笑理论物理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重视理论思考的爱因斯坦当然无法满意;再加上爱因斯坦比较任性,经常不听韦伯教授的课。久而久之,韦伯感到不高兴是很自然的事。有一次,韦伯终于忍无可忍地对爱因斯坦说:“你这小伙子确实能干,非常能干;不过呢,你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是,别人叫你干的事,你一件也不肯干。”
客观地说,这种任性,恐怕也正是他日后取得辉煌成功的原因之一。
总之,随着《全集》一卷一卷的问世,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就会越来越全面,以前的种种误解也就会逐渐得到澄清。一个真正的爱因斯坦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正是出版者的心愿,也是广大读者的心愿。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科学人物: 中国科学家唐孝威何以错过诺贝尔奖 下一个科学人物: 因为梦着科学的梦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