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里的爱因斯坦 |
|
|
来源:刘兵 更新时间:2009-9-29 13:56:55 |
|
|
外呢?当然,“俗人”的说法也许色彩过于强了一些,至少,说在这些私人信件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个更多地作为普通人形象爱因斯坦,应该是比较贴切的。正因为爱因斯坦在写这些信件时,并不是为了传给后人看,也不象那些传记一样经过了作者的取舍与加工,所以它们才更“真实”地反映出这个“伟人”更加“真实”的一些侧面。
因此,对于普通读者,即使对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了解不多,但在如此频繁地听到这个响亮的名字之后,静下心来,甚至于非常任意地翻看一下这部通信集,也可以真正地体味到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接触到他在其科学论文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幽默、顽皮,了解到他在涉及自己的工作职位时,居然也会颇有人情是故地采用一点“小诡计”,看到他对那些我们平常所知不多而且在今天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的事,如对于象测量微小电量的“小机器”的发明制造的十分热情与不厌其烦的讨论,体会到他在探讨科学问题时的认真与严谨,当然,也会很自然地读到他有关爱情的表白,如此等等。总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未加修饰与伪装的爱因斯坦。
由于以上原因,无论对于科学史家,科学普及工作者,还是对于普通公众,爱因斯坦的通信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接近如此“普通”的爱因斯坦的机会。
当然,在阅读这几卷被精心编纂的《爱因斯坦全集》时,我们也不禁会对编者工作的细致产生由衷的敬佩。那些看似琐碎,做起来并不容易的考证、注释与说明,却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前不久,刚从美国回来的范岱年先生也写了一篇短文,介绍《爱因斯坦全集》在国外的编纂进展情况,提到目前此全集在国外已经出版了8卷,而原定的40卷的编纂计划,也已决定要压缩到25卷。尽管如此,在我国已经出版了此全集前5卷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的原因,由于译者的原因,由于许许多多其它的原因,我们是否能够相对同步地跟上国外的进展而陆续将其后续各卷的中译本顺利地出版出来呢?恐怕这种忧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同时也会使我们对于已经有了中译本的这5卷更加珍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科学人物: 解答数学“大问题”——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下一个科学人物: 俗人爱因斯坦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