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中的爱因斯坦 |
|
|
来源:张九庆 更新时间:2009-9-29 13:57:02 |
|
|
个妻子米列娃的爱情的激发。作者受到批评的是,科学理论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内部的自主性,任何把外部的作用与爱因斯坦的发现用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做法都是值得怀疑的。
别尔克尼斯在2002年出版了《爱因斯坦:不可救药的剽窃者》。这是一本典型的反神秘化传记,意在从根基上摧毁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形象。作者揭露爱因斯坦是通过借用、抄袭他的前辈或者同时代的科学家如洛伦兹、彭加勒和希尔伯特的论文的方法,来获取自己荣誉的,因为爱因斯坦不使用这些人的结果就无法推出自己的结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作者引用了大量同代科学家已经出版的言论,来证实他们对爱因斯坦的剽窃行为有所发觉。该书的批评者认为,作者犯了某种“圣人恐惧症”,挖空心思地对伟大人物施放毒箭。
也许,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传记作者也有一千个爱因斯坦,但是其基本事实不容篡改。当历史褪尽伟人身上的光环,还原其本来面目时,爱因斯坦的基本形象就是:一个独具创新智慧的、带有人格缺陷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科学天才。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杨建邺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定价:35.00元。
文章来源: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40/col105/article.htm1?id=1379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科学人物: 居里夫人的传记 下一个科学人物: 谁说了真话—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传记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