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义——以哲学为矛的环保女骑士 |
|
|
来源:李永、马敏 更新时间:2010-10-23 13:38:33 |
|
|
那里的幼儿园都是恒温的。在北京的家里,她起初受不了酷热。廖晓义就开导女儿,给她讲出汗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肾的压力,帮助经络调和。也许是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女儿居然慢慢习惯了出汗。到后来,娘俩干脆比赛谁出汗多。
廖晓义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比较多,以方便洗衣、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冲地板。为了节约用水,廖晓义甚至不主张一天洗一次澡。有一段时间,廖晓义出门自己带筷子,以便节约一次性筷子。一位韩国朋友送了她一对不锈钢的,出国时经常被安检门误认为凶器。后来换了木筷,结果常丢。廖晓义还尽量避免坐飞机,只要时间允许,两三千公里的路程也坐火车。在飞机上,每个人一趟下来得用四五个一次性杯子,廖晓义坚持只用一个。
有些生活方式贯彻环保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廖晓义从来不吃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制作的用品,这很好理解。有一次,药店工作人员向她推荐含麝香的一种药,据说很有效。但是,考虑到环保,她选择了一种不含麝香作用稍差的药。外出旅游,廖晓义也从不买野生的东西。她曾经买过一个名贵树木做的果盘,后来感到后悔,就送给了别人。
廖晓义是个永远的无车族。刚回国的那段时间,她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三四个小时,由于骑车技术一般,她还要和机动车做“生死搏斗”。后来,廖晓义改为乘坐公交、地铁上下班。但是,廖晓义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仅各种国际性的交流一年就得数十次,有时也需要打车。廖晓义认真地检讨说:“我们做的也不彻底。”在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办公室里,也还装有空调,这是节能空调厂家非送不可的礼物。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也很少把它打开。
坚持环保生活有时也很无奈。到超市买食品,廖晓义就会到处找带有绿色标志的,买电池要环保的,洗衣粉要无磷的。女儿的一个问题让她难以回答:“如果这些产品万一是假的怎么办?”廖晓义说:“实在很难判断这些产品的真伪,但是你还能让我怎么办呢?”“珍惜资源、简约其行;修心养性、高尚其志;关爱生命、强健其身;天人合一、和谐其境,这些支撑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应当轻易放弃”,这是廖晓义四处推销并身体力行的理念。
在生活的细节上,廖晓义处处闪现环保骑士的榜样光彩。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她接触了一位富婆。这位因为经济头脑看中一项环保工程的女士浑身按捺不住浮躁的气息,只有谈到哪个工程能赚钱的时候,才会挤出一丝笑容,毫不讳言对金钱的贪婪。告别时,廖晓义出于礼貌说道:“你如果想了解非赢利民间组织,可以跟我们联系。”对方一本正经地说:“我对非赢利组织不感兴趣,我只想怎么赚钱。”停顿了几秒钟,她又加上一句:“我对做好人不感兴趣。”廖晓义用怜悯的目光直视她的眼睛,说:“是么?可怜的人。对不起。”
对这件事,廖晓义感到很痛快,她也不忘保持一个胜利者的风度:“形容她的表情对她来说太残忍了,我想她不会忘记这句话。她的心底也许还有爱的角落。”
把环保当成了生活
1月5日凌晨,国内另一位著名的环保人士,年仅32岁的肖亮中在电脑前突然离去。廖晓义跟他从未谋面,但是参加了他的葬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尽管安排的时间并不多,廖晓义还是先谈起了肖亮中,她说这是自己很想倾诉的一件事情。在描述她所了解的肖亮中时,廖晓义的眼泪几度在眼眶中打转,惺惺相惜中,也有一份做为同道中人的自豪。
肖亮中的去世,被廖晓义理解为以一种痛快的方式结束了痛苦,“他做得太辛苦了”。他的离去,对于活着的环保人士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敲响了警钟。廖晓义准备在环保圈的聚会中,提醒大家注意保重身体。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廖晓义不知疲倦地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身体状况一度差到极点。2002年,她曾经感觉大脑陷于滞涩状态,中医大夫告诫她,因为超负荷运转,身体机能临近崩溃。随后,医生给她做全身针灸,她竟然已经感觉不到疼痛。此后,廖晓义几乎每个月都要接受中医保健治疗,自己还根据太极拳创造了一套舞蹈,经常在等地铁的时候练一会。而且,她已经养成每天至少睡7个小时的习惯。
廖晓义所头疼的问题是人手不够用,好在最近在网站上挂出的招聘启事效果不错,有几个应聘者让她很满意。尽管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运转良好,但她的工作压力并不会因此得到缓解。如何让这个民间机构尽快能够拥有造血功能,而不再依靠各种不稳定渠道的资金维持运转,就是廖晓义尝试突破的瓶颈。
廖晓义不愿意被人们归入某一类型,最大原因在于不想摆出牺牲者的姿态。她做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和最有价值的事,在追求幸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科学人物: 焦虑的心灵——《达尔文》 下一个科学人物: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科学家故事 |
没有任何图片科学人物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