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能降低55岁以上的老人形成认知障碍的风险。
长寿且强健的百岁老人
不过,这种三分靠遗传七分靠努力的长寿理论可能只适用于大多数普通人,对于那些体现出人类寿命极限的百岁老人来说情况也许刚好相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老者之所以能比常人多活许多年,可能还是优良的长寿基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长寿家庭研究计划准备为调查对象绘制完整的基因组图谱,希望由此找出为何有些人的生命之钟走得如此缓慢而悠长的原因。在研究人员看来,许多百岁老人不仅长寿而且健壮,在抗击老化上堪称是真正的强者。现在有不少人在人过中年后就开始饱受各种慢性病的困扰,如癌症、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最终会剥夺患者的自理能力,使他们只能依靠护理度过风烛残年。然而,百岁老人却往往对小毛小病“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天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能发挥出某种储备能量,不但可以摆脱疾病、迅速康复,还能保持一定的健壮体质直至寿终正寝。
根据目前搜集到的一些珍贵的基因资料,研究人员发现,大约40%的百岁老人一生中都曾患过这样或那样的老年慢性病,但他们并未像普通人那样被疾病折磨致死,而是能平安度过且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或并发症。一份1996年的研究报告还显示,同样的疾病,一些百岁老人比普通老年人花费的治疗费更少,很少需要进行重症监护。
百岁老人大脑的秘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百岁老人的大脑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与那些85岁以前就患上老年性痴呆症或其他类型痴呆症的老人相比,百岁老人的大脑认知能力下降得并不明显。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额叶皮质这一特殊的脑区上。因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进行较高层次的学习、规划和目标设定时都需要额叶皮质的参与;而人在年过40后,大量与这一脑区有关的基因就开始走下坡路。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某些关键基因的完整发展轨迹,研究人员选择的对象年龄跨度很大,从24岁到106岁不等。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对象有老有少,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哪些基因对长寿起到了积极作用,哪些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为此,研究人员又同步开展了另一项专门针对高龄老人的研究,希望收集到更多的数据,更精确地定位真正起作用的基因。
相关研究显示,与大脑有关的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正常的连接对于神经细胞的存活来说至关重要。当脑细胞开始死亡时,首先凋亡就是那些参与学习以及记忆的神经细胞。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思维再敏捷的老人,也难免出现所谓的老年失忆症症状,即容易忘记刚学到的信息,有时候没完没了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或问题,等等。
此外,与大脑有关的基因还承担着修复DNA错误与轻微损伤的任务。一旦缺少了这样的维护工作,正常的基因活动就会慢慢被削弱。研究人员认为,基因的损耗与修复之间的平衡是老年人保持一个健康大脑的关键。他们希望通过对百岁老人基因组的扫描,找出其基因中蕴含的长寿秘密,使更多的人获益。
与此同时,对高龄老人大脑的研究也印证了用进废退的生物学理论。换言之,一直动脑的人更有可能保持敏捷的思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选择一种爱好以及坚持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都是保持大脑神经细胞活跃的好办法。
另一种概念的年轻
如果人人都能从那些健康的高龄老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学到点什么的话,肯定会在延长寿命上有所收益。以赫尔伯特家族中的老人们为例。艾格妮丝在63时学会了开车,最近才刚刚放弃驾照;84岁的沃尔特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画家;89岁的穆丽尔擅长写诗和缝纫;91岁的詹姆斯是一位诗人;80岁的彼得在人过中年后学会了弹琴和溜冰;93岁的米莉喜欢阅读,几个星期就能看完半打书籍;88岁的海伦喜欢缝制复杂的玩偶并为其配上古装服饰;79岁的佩吉是家族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喜欢做饭和看书。赫尔伯特家族的老人还喜欢观看电视里的智力竞赛节目,并积极地参与回答问题。
许多人对于抗衰老研究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此类研究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法。其实不然。科学家坦言,相关研究并不会很快给人类开出一张永不衰老的药方。目前,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帮助现代人找回在过度饮食、过多压力和极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下失落的一些东西,让更多的人能够从那些百岁老人身上获得启迪,过上一种更有利于健康长寿的新生活。
有专家预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百岁老人将会越来越多。而且,这些新一代的老寿星们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体弱多病、足不出户。恰恰相反,他们中间大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