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决。因为,渔业部门是从大批发市场选择的样品,而据了解,使用洗虾粉后,小龙虾死亡率会提高,大批发商一般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洗虾粉是出了批发市场大门后才出现的。由此推论:如果在批发市场,小龙虾的合格率是100%的话,出了批发市场大门,再进入下个环节就未必如此了。
澄清
小龙虾其实更喜欢清水
小龙虾出事后,沈毅注意到,许多网上言论批判小龙虾是不能吃的物种。有网友说,小龙虾在日本就是用来清理下水道的。“过去人们说,水越脏,小龙虾长得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沈毅说,现在的小龙虾在养殖中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养殖水域水清、草丰、螺盛,维护良好水质,保持良好品质。“我们在长期养殖中发现,小龙虾其实更喜欢清水,在清水中发育生长得更好。”
据了解,江苏的小龙虾养殖标准位居全国前列,目前省里已经组织制定、发布了9项小龙虾养殖系列标准,要求养殖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同时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提醒
浸泡煮透不吃虾头
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处处长陈滨介绍,小龙虾买回家后,要尽量浸泡一下,把虾头泡到水里,让小龙虾把脏东西吐出来。也可以在水里放一些盐和醋,浸泡小龙虾,然后吐脏。在烹调过程中,一定要烧熟、煮透,在水烧开后,再煮半个小时以上。在吃的时候,不要吃头,因为头是小龙虾身上藏污纳垢最多的地方。
专家
原凶或是未知生物毒素
有报道称,吃小龙虾致病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洗虾粉。而专家认为,造成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因素可能并不是以草酸、柠檬酸、焦亚硫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洗虾粉,不排除洗虾粉里还有其他未知成分。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导致小龙虾食用者患病的元凶,有5个明显的特征。
中华急诊医学会中毒学组委员、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物中毒防治专家组组长吴建中说,这5个特征是:第一,它的毒性比较强。假设龙虾里含有某种危害健康的因素,那么它的含量应该是微小的,如此微小的量进入人体后,能如此敏感地引起横纹肌溶解,说明它的毒性很强大。第二,它是水溶性比较差的。第三,它很可能是耐热的。要使作料入味,烹调温度起码要达到100度,但这种可能存在的因素仍在危害健康,说明它耐热。第四,它的靶向性很强,很多毒物进入身体后,首先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而它在目前收治的病人里,消化的症状都不明显,它是直奔横纹肌。第五,小龙虾对这种可能存在的毒害因素有免疫力。

未洗的虾满是黑泥央视截屏
专家由此推断,符合以上这五大特征的致病元凶,很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
吃虾鳃会加重感染程度
根据专家的分析,造成近20名患者出现肌肉溶解症的元凶很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而这种生物毒素很可能就潜伏在小龙虾体内,那么,这种毒素是怎么进到小龙虾体内的呢?
据专家介绍,小龙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能在水质发黑发臭的阴沟、水塘中生活。
对于小龙虾生存在污水里,体内会不会带了这种毒素,引起食用者中毒,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小龙虾养殖权威专家龚世圆说,“这个肯定应该是有的,但要看你吃的量大小及吃的部位,假如把鳃、内脏吃了,肌肉也吃了,感染的程度可能要大一些。”
尽管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但不意味着它不会被感染和携带病毒。据专家介绍,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野生小龙虾主要以腐败物为食,这些腐败物本身就是有毒物质,经过小龙虾的代谢后,主要合成物质偏向什么性质,现在还没有定论。特别是在污染极重的河道,小龙虾身体里会带有各种外源性毒性物质,这些残留的毒素究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也不得而知。在小龙虾消费旺季,不排除有人将这类野生虾捕捞进入市场。
龚世圆说,如果长期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水体里(如被工业污染的、有重金属离子、有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小龙虾的肌肉里肯定会附吸毒素。
在安徽、江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