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无形体病的惟一一家实验室的负责人,她手下只有一位实验员。为此,她没有少遭受各省疾控中心人员的白眼。实验员也因为每天透支工作,到处找领导“告”她。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有东南亚国家的同行说,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传染病情况复杂的国家,这种病的研究人员竟然只有两三人,“形同虚设”。在场的张丽娟无言以对。
这种状态持续到2008年左右,随着“中美新发及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的开展,张丽娟所在实验室获得美国疾控中心百余万元研究经费资助,中国的无形体病实验室诊断和研究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但疾病防控不能只靠一家实验室,基层防控体系更显重要。预防蜱传播疾病的主要措施是避免蜱叮咬,去野外时注意防护。对生活在林区和山区的人们来说,被蜱叮咬或许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早期治疗就显得极为关键。
尽管卫生部在2008年2月专门下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下称《指南》),但很多基层医护人员却对此一无所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贺永文及其同事,参与制定了《指南》。今年4月,贺永文及其团队在《临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对2009年4月至11月在该院就诊的45例无形体病病例进行了分析。
这45例患者均来自农村,其中36人来自湖北省,另外9人即来自此次引来媒体关注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和该市其他县份。45例病例中,有两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外8例患者家属选择放弃治疗,后均死亡。
贺永文告诉本刊记者,这8位患者均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本来,在发现较早的病人身上,四环素、强力霉素等价格便宜的抗生素效果都不错。但他们和另两位最终死亡的患者年龄较大,在当地耽误了很长时间,送到武汉时病情已经很重,必须全身用药,花费很高。而且,此时再用药可能也无济于事。
张丽娟也告诉本刊记者,很多其他省市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最终转到北京各大医院,尽管其中一些最终排除无形体病,但这两年也“检测到几百份确认是无形体病的病例”。
在媒体报道商城县疫情之后,河南省卫生厅已派出省级专家前往当地。9月10日,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也到达现场展开调查。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了布尼亚病毒。实际上,今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已经发现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传播媒介可能为蜱,与无形体病相同。布尼亚病毒最早在非洲乌干达被分离,其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以及蜱等节肢动物。
王贵强是专家组成员之一,两个月前曾与张丽娟共同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评论,提醒国内同行对不明原因发热者要考虑到无形体病的诊断。
他告诉本刊记者,河南这次的疫情可能是无形体病,但也可能是其他蜱传播疾病。河南当地可能还没有条件做检测,样本需送到中国疾控中心,而确诊需要感染早期的病人血清样本和30天后情况稳定后的血清双样本,所以确证河南的疫情还需要一段时间。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