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自玉研究员领导的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和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联合成像科研小组,在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克服了医学X射线CT技术应用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方法的障碍,为形成更加快速、灵敏度更高、更安全的X射线相位CT技术奠定了基础。
新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低辐射剂量(辐射剂量至少降低50%%)的特点,可以与现有的医学X射线CT技术相结合,形成操作简便、辐射剂量低的X射线相位CT新技术。专家预测,这项新技术的诞生,将催生新型的X射线相位CT产业。
据了解,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对重元素为主的物体(如骨头、金属等)比较敏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而对轻元素为主的生物软组织(如早期肿瘤、血管)、高分子材料(如多孔塑料、碳纤维、高聚合物)只能得到模糊的图像。与之相比,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轻元素构成的生物软组织获得高清晰(衬度)的图像。但由于成像方法比较繁琐,成像时间过长,辐射剂量过高,不适合生物医学样品的成像要求,难以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医学X射线CT技术相结合。因此,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推广应用遇到了瓶颈。
吴自玉研究员领导的联合成像科研小组,瞄准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普及应用这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课题,利用X射线正面入射和反面入射吸收相同、折射角相反的原理,提出攻克这一难题的研究方案。
为了验证这一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科研人员对老鼠关节、脑部等软组织开展了一系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完全肯定的实验结果。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被审稿人誉为“近二十年来X射线成像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