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失眠隐患。
生病后人总是特别嗜睡,因为机体通过睡眠来抑制其他生理功能,突出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早日恢复健康,由此可见充足的睡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医学实验也发现,人如果减少4小时的睡眠,体内免疫细胞活力就减弱28%;而获得充足睡眠后便可恢复。
睡觉的时间也是头发获取营养的关键时机。因为白天仅大脑皮层活动就要消耗人体全部新陈代谢及日常活动所需养分的1/4,颈动脑运输的血液多向脑部集中,输送到侧支的血液量较少,而头皮组织恰恰仅靠颈动脉的侧支供血提供营养。若长期睡眠不足,没有在夜晚给头发供应充足的血液,头发将变得稀少而缺乏弹性。
“从生理需要来看,小学生应该每天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初中生应每天保证8—9个小时的睡眠。”沈雁英教授强调,儿童的身心健康,要从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始,作为家长切莫掉以轻心。
睡眠紊乱,滋生心理疾病
“对正处于身心都在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睡眠不足,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丧失规律,情绪变得容易激动,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沈教授说。
美国9月份的《睡眠》杂志刊登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
新研究主持人,尼克·格罗泽尔教授说,辗转反侧心神不安的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一大重要“前驱症状”(疾病征兆或预感)。研究人员还表示,大量证据表明,缺乏睡眠同样会增加年轻人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危险。
格罗泽尔教授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有利于解决睡眠不足导致的诸多健康问题。但是研究发现的证据充分说明,睡眠模式紊乱是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
沈雁英教授认为,孩子的睡眠好不好,家长只要观察一下孩子早上醒来的第一感觉就知道了,如果他醒来感觉很好,说明他睡好了;如果他在早上很难被叫醒,或吃早餐时打哈欠,说明他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
———— 专家提醒 ————
怎样修正不良睡眠习惯
人体的生物钟在22时到23时出现一次低潮,因此,睡眠的最佳时间应是21时到22时,若23时以后还未入睡,那么过了24时就很难入睡了。
沈雁英教授表示,家长其实也可以采取不少办法,尽可能让孩子睡得好些。
首先,要督促孩子养成独睡习惯。研究表明,与父母同睡的孩子,睡眠不良发生率接近50%,比一个人睡觉的孩子高一倍多。其次,一些学生有入睡前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的习惯。专家表示,这些活动不但不会带来轻松的效果,反而会造成神经系统紧张,影响入睡的速度和睡眠的深度。再次,除了改变不良睡眠习惯,为孩子布置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也很重要。研究显示,孩子卧室有没有电视机,睡眠不良率可相差近6个百分点;睡觉房间比较嘈杂、灯开得过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酣睡。家长自己如果是“夜猫子”型,孩子睡眠不良率也会提高,因此改善孩子睡眠,家长还需“以身作则”。
“家长们应该控制孩子们上床睡觉的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每晚睡10—11小时的年龄更小的孩子,如果他们第二天必须在6点半或7点钟上学,家长们就应该让孩子晚上8点左右上床睡觉。”睦沈雁英教授如是说。
孩子晚上到底要睡几小时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沈雁英教授指出,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般来说,睡眠的时间有一个年龄特征,即年龄由小到大需要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儿童时期,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容易疲劳,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进行休整。
从生理需要来看,在不同年龄阶段,一昼夜的平均睡眠时间为:3—4岁的孩子需睡眠12个小时;4—5岁的孩子需睡眠11个小时;5—6岁的孩子需睡眠10个小时。在小学低年级,每天需要10个小时左右;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仍需要每天8个小时以上。正是由于如此,我国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的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小学生10个小时,中学生9个小时。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