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人们性观念的变化与婚姻中的信任危机。
据今年10月18日最新出炉的“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调查显示,约1/3的中国成年男女有多性伴。婚姻状况的不稳定、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女的频繁出现,都是亲子鉴定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
深圳市人民医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的王沙燕曾向媒体表示,亲子鉴定就好像一个社会大舞台,情、名、利,在这份结果下演绎得淋漓尽致:“很多来做鉴定的人并不想要司法上的鉴定,只是要一个确定的结果来决定今后生活的准则和方向。”
王先生是中山市某校高中老师,未婚。他认为,个人委托亲子鉴定逐步走向市场,总有它的合理性:“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婚外性行为并不是什么鲜见的事。再加上计划生育要求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如果辛辛苦苦将唯一的爱子养大,却发现不是自己亲生的,那岂非晴天霹雳?”
广州市民许小姐感叹,“性”与“爱”分离的家庭虽属极少数,但也确实存在,这种家庭仅靠责任维系,夫妻间出现婚外情和婚外孕的现象并不奇怪。产前亲子鉴定的出现,给这些人解决了难题,能避免各方未来的麻烦。“如果让本不属于夫妻双方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接下来的家庭很有可能就是悲剧的,最后受苦的是可怜的孩子。”许小姐说。
然而,胚胎期亲子鉴定也引发出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产前亲子鉴定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有人认为鉴定可以让“以前的错误不再延续下去”;也有人痛斥由此引发的堕胎行为是对“一夜情”的放纵,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只是检测手段难说好坏
亲子鉴定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利用这种手段的人的心态
亲子鉴定,一边被赋予保障人们知情权的一种进步工具,一边却背负着违背伦理的“恶名”,它是否该为由其引出的婚姻危机、性关系复杂等负责呢?
一位亲子鉴定专家说,亲子鉴定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个测试的手段,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关键要看利用它的人的心态。
广医三院司法鉴定所主任法医师黎青认为,亲子鉴定能让那些疑神疑鬼的人“如释重负”。她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婚姻危机、信任危机并不是因为亲子鉴定而产生的,实际上这些婚姻一直存在裂痕,亲子鉴定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求证。”
有数据统计表明,在鉴定的案例中,排除亲子关系的比例低于10%(非人口普查期间)。黎青分析,关于是否构成亲子关系的比例很难推算出一个合理的数字,即使是已经公布的数据也并不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理由如下:首先,鉴定总量的构成很复杂,如除了怀疑妻子不忠,还包括落户口的、移民的、交通事故赔偿确认的以及计划生育超生认定等等,由此来断定社会风气不良并不合理。其次,一般来鉴定的都是有所怀疑的,这种情况测出的非亲子关系的比例应该会大一些,没有怀疑的很少会来鉴定,所以这个比例不适宜放到整个社会现实中比较。再次,鉴定数量的增加也并不意味社会风气就恶化了,而只能表明亲子鉴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接受和使用。
黎青说,有不少来做亲子鉴定的人,完全是因为疑心过重而导致了精神上的症状,鉴定结果往往能够给他们解开心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亲子鉴定能够缓解家人间的矛盾,释放其对生活不满的情绪,有助于鉴定人放下思想包袱。”
■超链
何为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历史基准数的由来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是我国主要的法律鉴定制度。个人鉴定是鉴定机构对个人的遗传基因所做的生物学鉴定,在取样环节,不需要公检法机构出具委托书,也不完全需要申请人提供身份证等证件和同意书,仅作为鉴定人亲权鉴定的一个凭证,并可作为证据之一,但鉴定流程、鉴定结果准确性和司法鉴定一致。目前,80%以上的亲子鉴定属个人鉴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