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历史
亲子鉴定在中国古代就已有之,如外貌比对、滴骨验亲、滴血验亲等,但都不严谨也不科学。
20世纪80年代,染色体多态性鉴定被医学家们广泛使用,发展到目前,鉴定亲子关系使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做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检测,如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再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即可进一步辨别。DNA亲子鉴定,肯定与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均几近100%。
基准数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一个小镇发生了一起强奸案。除了留在女方身体上的精斑,罪犯作案时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让警方发现的线索。通过侦查,警方将罪犯锁定在小镇居民身上,为了准确找到罪犯,便对小镇上所有的男子进行了DNA检测。检测结果除了锁定了罪犯,还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小镇上15%的父亲抚养的都不是自己的孩子。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完整的社会群体进行的普遍的DNA检测,因此,“15%”这个数据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广泛关注。
记者对各国相关文章的检索发现,15%是各国亲子鉴定检测排除率一个普遍的基准,不同地区的数据都围绕这个基准数起伏。
■提醒
无论谁想鉴定
切莫伤了孩子
对于亲子鉴定结果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一位专家提醒,做亲子鉴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是明确是否有必要做鉴定,对鉴定结果是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二是确有必要做亲子鉴定,也一定要选准有资质有实力的鉴定机构,确保鉴定结果准确无误。否则,亲子鉴定应用不当,可能会给一个美满的家庭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
也有专家表示,男方如果要做亲子鉴定,一定要有合理的怀疑理由,然后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一起带着孩子前来,而在女方不同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强行做鉴定,因为那会因无端的猜疑而伤害彼此间的感情。另外,如果亲子鉴定非做不可,尽量在孩子没懂事以前做,等到孩子懂事以后再做,将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无法愈合的伤口。
该专家建议,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准确性,最好还是父母孩子一起过来取样。因为万一是在医院里抱错了孩子,孩子不但与父亲没有血缘关系,与母亲也没有血缘关系。一旦父亲单独领孩子来做鉴定,而不从母亲身上取样,那就可能冤枉了母亲。同时他还提醒,取样时最好能事先咨询相关的法医鉴定专家:“如果被鉴定者曾经接受过移植或输血,就有可能影响到部分DNA。”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