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朱光亚派对了
朱光亚在上中学时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
几十年之后,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李政道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当初派的几个人,只有朱光亚派对了,他回来是做原子弹。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
朱光亚:要注意研究学风与道德问题
在1994年6月举行的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上,朱光亚以全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四年。 1997年7月,在第一轮评审会议开始之前,他讲了三点精神:“一要研究和注意以标准条件作为一个客观尺度来衡量所有候选人;二要研究和注意根据候选人工作的不同特点及其工作成果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他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三要注意研究学风和道德问题。 ”
追思朱光亚与原子弹研发
两份文件助中央决策原子弹研发
1949年秋,25岁的朱光亚通过博士学位的答辩。 1950年春,他毅然回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创业热潮中。
1959年7月1日,35岁的朱光亚奉命调到二机部,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承担起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同时负责点火等主要技术课题的攻关指导工作。
1962 年9月,二机部提出了争取在1964年下半年或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目标,即有名的“两年规划”。为尽快操作实施,朱光亚编写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核爆炸试验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以塔爆方式进行,第二步再以空投方式进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于中央正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1962年11月3日,毛主席仔细审阅了这份报告,并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
■生平·成就
朱光亚,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 (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追忆语录
您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科学精益求精,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
——2007年温家宝总理看望朱光亚时说道
他 (朱光亚)29岁就当了正教授。他回来以后先到我们这里来,然后又到朝鲜战场上去做翻译,还在朝鲜抗美援朝战争上立了三等功。到我们这里教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是英雄,都很崇拜他。
——著名物理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恩师时说道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