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痛觉敏感性会增加一样,抑郁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可能对事物的认知已经出现偏差了,所以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所以难以进行有效调整。而一味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兴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反应,但是患者大脑中影响情绪和判断的神经化学物质以及神经内分泌的异常状态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疗。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范主任明确表示:“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基础、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 除此之外,物理治疗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手段,如ECT(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光照治疗以及睡眠剥夺治疗等等。在科学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社会、心理不利因素,解除他们的“心结”,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抑郁症的病根。
吃多了垃圾食品容易抑郁
西班牙研究人员发现,多吃富含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可能使人罹患抑郁症几率提高近五成。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多吃“垃圾食品”容易诱发抑郁症。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和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研究人员6年随访12059名志愿者,两次让志愿者回答136题组成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日常饮食,尤其是脂肪摄取情况。结果显示,与不摄取反式脂肪的志愿者相比,日常饮食总热量在0.6%以上摄取反式脂肪的志愿者罹患抑郁症的几率高达48%。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等经过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范长河主任表示,人体摄入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免疫状态、激素水平,神经内分泌状况都有关联,而这些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属多基因遗传障碍?
专家:能遗传也能预防
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抑郁症也会遗传,且和基因有关?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的确如此。
采访中,范主任告诉记者,所有精神障碍都有遗传性,甚至可以说所有疾病都有遗传性。“这里所说的遗传指的是人的遗传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疾病的发生均有遗传性。”范主任解释说,“这种遗传不是显性的,也不是某种基因可以决定的,而是多基因遗传障碍。”只有相关基因产生了变异,加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会促使疾病发生。因此,由于遗传素质不同,一些人的确会比另一些人更易患抑郁症,这是天生生物学遗传素质决定的。
虽然有先天分别,但拥有易患抑郁症素质的人大可不必悲观。范主任介绍,这就和有人天生体质弱或体质强的区别一样,可以通过后天措施修饰改善生物学素质,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心理素质,调整价值观,保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可以极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这是心理的养生之道。”范主任说。
有趣的是,尽管我们看不到大脑内部,但是,随着促进及抑制发病的力量在不断博弈,我们大脑的形态和神经介质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如果有屏幕可以监测到大脑中的这些变化,你会惊奇于正面积极的心理力量正在重塑我们的大脑,而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在使我们的大脑趋于毁坏。“思维、情绪等心理活动可以修饰、改变大脑的物质特征。”范主任表示。他介绍说,一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着病情加剧,相应脑区发生着改变,最后可能引起大脑萎缩。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人有益,在这里得到最好证明。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