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鼠研究者否认造假称重做实验证明清白 |
|
|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1-8-27 9:52:00 |
|
|
抓了”
新京报:2001年展出的“人耳鼠”是模型吗?有人说你学术不端?
曹谊林:不是模型。
新京报:你的同学商庆新说,他一直心存怀疑。那次老鼠体内的肯定不是软骨,就算是模型。
曹谊林:从支架材料、细胞集中到老鼠身上,需要6周才能长成一个耳朵。那次因为时间紧,只有2周时间,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过程,是尚未培育成熟的软骨。怎么能说是假的呢?
新京报:商庆新说,当时他每晚用注射器抽出渗液,才能让裸鼠皮肤与支架贴合,显现人耳形状。
曹谊林:细胞集中在上面,抽液也是过程,细胞最后变成软骨。老鼠是裸鼠,本身没有免疫功能,而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能够存活一段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
新京报:你回国后,一直没做“人耳鼠”实验。
曹谊林:没必要,浪费国家人力、财力。
新京报:那还是不能说服那些有疑问的人?
曹谊林:前两个星期,我们刚刚做了八个,就是为了证明这点。做过的东西干吗再做呢?比“人耳鼠”好的东西多了。科学是前进的,回来后再做国外的东西有意义吗?
新京报:因为“人耳鼠”,你获得了各种荣誉和资金。有报道说你“一只假耳朵,骗取了国家3个亿”?
曹谊林:简直是胡说八道。我骗国家的钱?国家不来找我啊?法律不来找我啊?(科研项目)是审计署全部审计过的,3个亿是胡说八道。如果是骗的话,我老早就被抓进去了。
曹谊林
男,1954年出生,上海奉贤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首席科学家(连续两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他在国际上首次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在裸鼠体内再生了人耳廓形态软骨,从而第一次展示了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组织。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获得了国际整形外科学界最高荣誉奖JamesBarrett Brown奖,这是迄今为止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位亚裔人。
讲述
前搭档:一直怀疑未形成细胞
最早报道“人耳鼠”涉嫌造假的文章中,曹谊林的硕士研究生同学商庆新实名接受采访,其他人是化名。昨日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是有记者找到他才说的,并不知道曹谊林是候选院士。
2001年2月,“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在京召开,商庆新把“人耳鼠”从上海带到北京参展。“轰动到什么程度呢?我坐出租车,司机说,这就是那个小老鼠吧,我不收你钱了。”商庆新说。
商庆新说,他认为“人耳鼠”对外宣传是软骨,是有点误导。“我觉得是没按照常规做,完全说是假的也不对,可能只有一个支架材料,没有形成细胞。”他说,此后多年,他一直心存怀疑。“人耳鼠引起了全国轰动,有了大量资金。人耳鼠技术,我相信没有问题。”商庆新说,2002年后,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医师崔磊接替商庆新,成为曹谊林的新搭档。
昨晚,崔磊在电话中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崔磊曾在一份建议书中写道:“政府将各类资源过度集中于曹谊林教授一身,他由于种种原因五六年不在工作岗位,研究停滞不前,产品也没有出来。”《瞭望东方周刊》则报道称,10余年来,仅国家“973”、“863”投入到曹谊林研究团队的科研费用就达6000万。加上其他投入,累计科研费用达3亿,但并未获取预想中的产业回报。
学生:曹谊林老师遭“陷害”
曹谊林的学生、“人耳鼠”项目参与者、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国贸门诊部主任丁小邦昨晚表示,曹谊林遭人“陷害”。
丁小邦怀疑有人在背后进行操纵,“现在很多实验室都可以复制‘人耳鼠’,怎么会是假耳朵?”
他说,今年是院士候选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有两个人参选,一个是院长张志愿,另一个是副院长曹谊林。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张志愿入围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曹谊林落选。他对此没有公开发表评议。
“一切都在意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生命科学: 吃对食物 降胆固醇 下一个生命科学: 人造磁场再创97.4特斯拉纪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