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久治不愈 或是胰腺癌(图) |
|
|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1-10-13 11:26:58 |
|
|
文·本报记者 李颖 漫画由杨平凡绘(来自人民网) 10月6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因胰腺癌去世,这个“不可思议的人”一直在和胰腺癌和其他病症作斗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张能维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胰腺癌发病正悄然上升,由于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被称为“癌中之王”,亟须引起重视和警惕。
在美国,2010年有近4万人死于胰腺癌,占美国男性及女性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正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上海地区的胰腺癌发病达10/10万人,比30年前增加了1.5倍。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收治住院的胰腺癌病人比上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而2009年天津的相关调查资料也显示,在该市发病率增长前五位的癌症中,女性胰腺癌增长速度最快。
“胃病”久治不愈 小心是胰腺癌
49岁的高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一段时间老是感觉胃部不适,以为得了胃病,便在药店买了点保胃的药,吃了感觉好些。但是症状还是反反复复,而且体重也下降了不少。做上腹部CT,发现胰腺体尾部一巨大的肿瘤,并且肝脏上也发现了转移灶,失去了宝贵的手术机会。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胰体尾癌,症状往往表现更为隐匿,发现时肿块更大,远处转移很可能已发生,其预后不及胰头癌。
张能维介绍,胰腺在人体中可以算是“默默奉献”的器官。首先,因为其位置隐蔽,在一般的体检中,胃镜、肝胆B超都是常见项目,但少有人会想起给特意胰腺照个B超。
其次再说“奉献”,是因为胰腺所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好几种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作用的消化酶,对脂肪的消化尤其重要,此外,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
张能维指出,临床上不少胰腺癌患者一开始误以为自己得了胃病,也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胃镜检查时确实发现有浅表性胃炎。但这些患者吃药治疗后,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一时的“有效”,但终究“胃病”还是会进一步加重,拖到病灶已侵蚀到周围的血管、神经时才发现是胰腺癌,此时往往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甚至丧失了手术的机会。
“胰腺癌虽然潜伏性强,但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密切留意身体的变化,再通过B超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检查也能及早诊断。”张能维提醒说,经常出现类似“胃病”症状,当作“胃病”久治不见效时,一定要到医院仔细检查,以排除胰腺癌的可能。特别是存在以下症状者,更要尽早到医院做排查:
首先,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其次,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一般胰头癌因为距离胆管较近,多可引起黄疸;但如果癌肿局限于胰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可伴有皮肤瘙痒。
另外,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体重进行性下降: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乏力,在胰腺癌患者身上较为常见;另外,约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显著的体重下降。
体检中难发现 八成胰腺癌确诊已到晚期
“乔布斯的去世为大众敲响了胰腺癌防治的警钟。”张能维建议,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胰腺癌家族史,近期有糖尿病发生而无糖尿病家族史,有胰腺慢性疾病等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调整生活方式,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做到早防早诊。
“因为位置隐蔽,早期的胰腺癌变在一般的体检中难以被发现。”张能维表示,正因如此,胰腺癌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因为腺体内部不含感觉神经,因此,局限于胰腺内的早期癌不会引起疼痛,也缺乏典型症状,有的病人常和胃病混淆。只有到了晚期,增大的肿瘤压迫到周围神经,引起剧烈疼痛时,才容易被发现。”张能维不无遗憾地说。
另一方面,因为胰腺宽度小,周围血管丰富,肿瘤很容易就长得超过胰腺的范围,向周围的脏器发生侵袭、转移。这就使胰腺癌有“难发现、易侵袭、转移快”的特点。张能维透露,临床上发现的胰腺癌患者,有八成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有不少病人发现时肿瘤已经出现了转移,因为胰腺癌对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不太理想[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生命科学: 苏光大:解读脸部密码的人(图) 下一个生命科学: 北京停售15种不合格食品 双把雪糕菌落超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