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认为癌症是在多年时间内正常细胞慢慢变成癌细胞,逐步形成的。不过,一份最新研究却表明,癌症可能来自某种“事件”,它导致染色体破碎,当细胞对这些染色体进行修复的时候,错误发生,正常细胞因此癌变。这项研究由剑桥大学桑格研究院的一个小组所做,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上。
科学家是通过研究750个肿瘤的遗传缺陷后得出以上结论的。其中大部分的案例都与传统理论相符,染色体的损坏不断堆积,最终导致了癌变。然而,其中至少有1/40的肿瘤不符合“标准模式”,有的染色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被破坏的。
研究者还对10名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进行了扫描。这些病人的癌细胞的染色体完全失控,一些片段被复制,另一些片段则丢失。其中一位病人身上的特点尤为与众不同,几乎所有的基因受损都发生在一段单一的染色体上。
研究者对这些被重组的染色体片段进行重构,发现其中的一些现象用现行的癌症演变知识没法解释。他们发现,染色体会在经历某个事件之后变成碎片,研究者将之称为“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
通常,细胞在受损之后会自我摧毁。但在一些例子中,这个机制却失效了,细胞不断修复染色体,修复方法却相当糟糕。结果,这些细胞幸存下来,癌变了。该项目的负责人坎贝尔(Peter Campbell)称:“在一个细胞里面,染色体变成了碎片。如果这个细胞开始笨拙地修补,把碎片杂乱地缝合起来,就破坏了原有的DNA结构,为癌症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个细胞应该说‘好吧,我放弃’,而不是强行修复。”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细胞受损都发生在一段特定的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中。坎贝尔说,现在还很难解释为什么这种细胞受损一方面会引起今后癌变的灾难,但又局限在特定的区域。他认为,这种损害可能是由某种辐射能脉冲导致。哈佛医学院的癌症生物学家梅森和佩尔曼则表示,可能是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在发生压缩时碎裂。不管原因几何,这份新研究都为癌症基因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编译/本报记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