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李斌)由于能使成体细胞“返老还童”为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陈捷凯副研究员等人经过多年努力,近日破解了iPS细胞诱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论文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研究过程中,裴端卿及其团队发现iPS细胞诱导过程中大量出现一类细胞克隆,外观、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酷似干细胞,却没有干细胞应有的基因表达和功能。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诱导培养iPS细胞所使用的血清是诱发这个“路障”的元凶:细胞中的一种蛋白——BMP蛋白对重编程过程起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这些酷似干细胞的“假货”在某些诱导条件下,如用维生素C处理,也会变成货真价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哈佛大学再生医学中心教授康拉德说,这一发现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分子机制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研究者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制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加快制备来自病人疾病的特异细胞系,加快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