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几十遍。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教得很好,是因为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直到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
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把关,少走弯路;青年教师用自己的新思想以及对教学的热情来感染老教师焕发教学激情,互补长短,精心设计,摒虚务实。新老教师互帮互助,可以大大提高备课与教研的实效性。
举措三:花大力气反复磨课
教师的专业素养集中体现在课堂,课堂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设计教学方案,正是有了痛苦的“磨课”经历,才能真切感受到“好课是怎样炼成的”,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的把握以及对任教学科的认识也会在磨课过程中进步。所以有人说,上公开课是教师最好的炼炉,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当然相对于日常教学而言,公开课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平平淡淡的 “家常课”,如何在这些课上做好文章,真正做到“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这是我们更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尽量多听课、评课,校内或者校外,本学科的或者其它学科的,有经验教师的或者青年教师的课,以及录象课,多听多琢磨,对自己业务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的益处。
实践证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的一点是反复磨课。教师应以研究课、精品课为载体,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力打磨。
学校应通过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研究课活动、结合竞赛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积极承办各级研究课等多种途径来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打磨。组织骨干教师现场授课、说课,学科组长点评;组织教师参与“同说一课”;录制各类研究课、精品课等。
研究课活动,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确立主题后,个人先粗备,然后集体研课,之后再个人精心备课,备出个人风格,然后由一人示范上课,大家集体评议。
以精品课为磨课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各个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注重记录过程中的反思,以此为有效教学的突破点。
精品课主要采用“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行动模式。同一节课可以让三位教师上三轮,每一次都有大家的集体议课,提出不足与优势,每次上课后都有进步,也有新的问题。三位教师上完课后,最后上课的教师哪怕是最年轻的教师,他的课堂也可能是最精彩的。当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这一节精品课,而在于这一活动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这种研讨活动集备课、讲课、反思、研究为一体,引领教师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总结,善于改进,在反思中创新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在处理教材时尽可能将教材内容生活化、静态知识动态化,并做到以下五点:仔细揣摩教材,主动驾御教材;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学科思想方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