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跨上台阶提供工具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好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从第一堂课起,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如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受力分析方法。应使学生养成先找场力后接触力的分析顺序,并对每一个力都要找到施力物体的习惯,找施力物体是为了防止添力,有序分析是为了防止漏力。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应从输送带上物体运动这类较“简单”问题人手,逐步向追击、弹簧碰撞这类复杂问题过渡。解题过程中,矢量运算、三角函数知识是经常要用到的,函数、数列知识也会涉及到,因此教师平常要了解学生对这些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再者基本公式学生一定要记牢,图像意义必须搞清楚,否则学生一碰上计算题、图象分析问题头疼。
3.3进行理想化思想熏陶,为跨上台阶减缓梯度。
初、高中物理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初中物理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理想化——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高一学生接触到的质点、简谐振动、单摆等都是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匀速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振动等都是理想化过程。高一学生由于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差,使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遇到了困难。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种科学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第一应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和模型的事实根据及过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如建立“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引入质点是为了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而忽略物体具有大小这一次要因素。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物体可看作质点(大小可忽略),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第二,应使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物体或过程,在某些条件下看作是学过的模型或过程中的哪个模型或过程,这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3.4传授思维的基本方法,为跨上台阶扫除障碍。
初、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以抽象思维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概念、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诚然,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某个物理量的物理概念和意义都是从大量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如介绍动能时,可以通过分析相扑运动员与小孩赛跑达到终点运动状态,质量相同的铁锤以不同速度锤击物体和不同质量的铁锤以相同速度锤击物体的效果等事例。抽象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是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的做功本领等本质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理解动能。
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抽象能力是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反复示范,反复训练来逐渐提高的。没有教师引导,单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培养起这种能力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