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中学教学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建国以来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这对于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很有意义的。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有人认为启发就要有师生的共同活动,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就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启发式就变为问答式了,似乎有问答就是启发,没有问答就没有启发。在一些评议课上,常有人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来判断启发的好坏,这就很容易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不仅要他们“在思维”,还要他们“会思维”。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也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是启发式教学。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具体做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创造和总结。
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学生“启而不发”。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师的要求和讲授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因此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学生只有估计自己能够得到时才会努力的去跳,标准太高时他根本不会跳。标准太低当然也不可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一所重点学校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讲完单摆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单摆摆角不大时,什么力构成使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恢复力呢?(图3-1)有的学生说是重力mg与绳子的张力T 的合力,也有的学生说是重力mg 的分力,各持己见。于是又有学生说:两种意见只是说法上的不同,前者是从合成角度说的,后者是从分解角度说的,而合成与分解只不过是方法问题,实质是一样的。教师又问:“既然二者实质一样,那么合成的合力与分解的分力都应该具有简谐力的特征,是吗?”这样的启发使课堂上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通过分析转而支持“是重力分力”的正确观点。课堂气氛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有一位来自普通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听课以后,第二天上课时也按老教师的教法同样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做出回答,不少学生都说不知道老师问的什么意思,最后只好由教师讲解,而大部分学生还说听不明白,于是这位青年教师更加认为启发式能否很好贯彻的关键还是在学生。其实,这堂课之所以启发的不好,根本原因既不是因为问题没有启发性,也不能说学生毫无积极性,而是这堂课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的实际。在另一所学生水平也不高的普通中学,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物体平衡”的复习课上,复习了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两个人搬一筐重物上楼,是前面的人省力还是后面人省力?由于问题是从实际中提出来的,学生又有生活感受,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多数人都说前面的人省力,可没有人能答出理由。教师又启发学生:两人抬筐的合力最少要等于多少?筐必须要保持什么状态?于是有的学生回答出来了。教师接着画了一个图(图3-2),再让大家考虑为什么F后一定大于F前呢?这时几乎全班同学都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经过几番周折最后终于有人分析出后面的力一定大于前面的力。教师接着又问有没有后面的人比前面人省力的情况呢?多数人都说不能,但由于学生有了思考的线索,就有人想到了若提筐的上边,则后面人的力臂变大,他将比前面的人省力(图3-3)。这堂课上得很活跃,达到了启发的目的,它使同学们感到既使不上大学,物理学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由此可见,从实际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实在太重要了。
二、启发什么
启发什么?对于中学物理来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