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力、声、光、电、热的物理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物理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
中学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助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塑造;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远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必须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真正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创新能力和展示才华的空间。
一、素质教育与物理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实验教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掠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止。所以,经常开展一些社会问题的物理实验活动,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简介专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并组织他们讨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尤其是中学生。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各种能力。这些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包括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物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现在实行的教材中,内容的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考虑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更应研究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二、现在的物理实验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材对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均有详细的安排。这种菜谱式的学生实验使得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虽然这样做实验对完成实验任务很有利,学生能了解物理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验证物理规律,但却是依样画葫芦,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无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缺少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对事物缺乏独特的见解,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验中渗透设计思想实验不是机械地操作,而是创造性的活动,在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测定物理量的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设计思想:从实验的目的入手,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课前构思“实验原理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如何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如何处理数据等”。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改进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认真研究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问题,自然是很有意义的。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任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认真引导学生解决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学原则,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由教师展示一种物理现象,然后再由教师解释发生的现象及背后的原因。因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概念空讲授与实验分离。
事先由教师给定理论和实验方法,学生的实验重点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验教学改革应给予实验一个完全不同的地位,即要求学生在观测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自行提出解释,并设计实验验证解释是否正确。
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