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要求过高,背离了课标要求。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案例17:气体的压强
课标要求: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托里拆利实验估测大气压值。
病因诊断:实验操作要求超标。
改编建议:能利用针筒、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初步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3.层次错位表现之三:层次不清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目标通常分为两大类,基本学习水平如下:一是知识技能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依据目标分类理论,技能目标有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迁移水平。而物理“课标”中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二是体验性(含过程性与情感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由于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常会出现目标层次不清的问题。
问题表现:对一些结果性目标的知识水平层次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确定知识水平的层次过于随意,教学要求变化过大。
导致结果:教师对知识要求过于随意,不同学校和班级知识目标的要求差异性过大,学生学习负担不均衡。
案例18:探索更小的微子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核式模型
病因诊断:课标要求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上述目标要求过高。
改编建议:通过文字和图片,初步了解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探究微观世界,了解原子核的核式结构,知道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建立的。
案例19:大气压强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病因诊断:知识目标要求过高,超过“初步了解”水平。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流体压强越小,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现象。
案例20:滑轮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与技能: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病因诊断:从知识角度看,“理解”的要求超过学习水平要求。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编力的方向;知道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编力的方向。
4.层次错位表现之四:目标不全
问题表现:物理教学目标没有依据教材,把教材某课时中涉及的相关三维目标全部表述完整。
导致后果:物理课时教学目标不完整,容易造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达成不全面,有些方面存在缺漏。
案例21:速度
教学目标: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病因诊断:知识目标要求不全,比如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缺乏过程与方法目标,比如: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快慢,利用比例定义物理量。忽视了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内容的渗透,渗透爱国主义及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改编建议: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速度的单位及换算,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初步体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初步认识到利用比值法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体会建立速度的概念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播放“刘翔跨栏”视频,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进一步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结合“生活物理社会”材料,学生认识常见交通路标的含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习惯。
(四)常见问题四:无法检测
问题表现:未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一些物理教学编制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行为动词,或随意性的采用一些描述性用语,导致教学内容完成后,一些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准确的测量与评价。
导致后果:教师不知道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教学失去针对性,导致平常的课堂效益低下。比如,有些教师编制教学目标时,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包括:“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
以上术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