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健全的身体素质。其中,关键问题是看我们所培养的人是否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强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等学科能力。
如何开展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实验教学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人的动力系统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对人的行为具有最大的推动力,而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科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而乐于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老师“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如在讲“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时,可做一个小实验.拿一台正播放音乐的小收音机.让学生用形似“鸟笼”的屏蔽罩,罩上收音机,学生惊奇地发现音乐声变小了;拿走屏蔽罩,音乐声又恢复;同样的再用单放机放磁带录音进行实验时,音乐声无任何变化。学生对这种现象非常惊奇,为什么形似“鸟笼”的屏蔽罩能使收音机的音乐声变小呢?这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人类在对大自然的探索、总结归纳、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基础理论。物理学既来自大自然,再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便显示出物理学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人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这是为什么呢?是水的剧烈反应还是油的反应呢?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对于此类问题,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有应用意识,随时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教会学生观察的具体方法。如做“电磁感应现象”这一验证性实验时.可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将磁铁向线圈分别快速和慢速插入和抽出时,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时,有的学生只说指针会动,也有的学生会指出指针会忽左忽右地动,还有的学生会说指针不但会忽左忽右地动,而且偏转角也有所不同……,这反应了学生不同的观察能力,也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好时机。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指出观察的正确方法,然后总结实验结果、规律,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有效。
实验,既动手,又动脑,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只是按书本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在现成的表格里填数据,再把目的、原理、数据、结论抄一边了事。这种学习往往不动脑筋,收获甚微。若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做实验,这样效果会截然不同,学生就有可能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会更主动愉快地去追求知识,更自觉、迫切地去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
如做“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实验时,在实验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钻研课本上的有关理论,自己到实验室熟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并提出建议,然后发还给学生,让其分组实验,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选配仪器,并鼓励学生自制仪器。实验过程中教师、实验员巡回指导,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实验。这种做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物理的最高目标,如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成立无线电等兴趣小组,全方位了解电子技术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如我们经常看到用来装饰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小彩灯,它们是由几十个乃至更多个小彩灯连接组成的,这些小彩灯到底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