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在理解起来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同时物理习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着物理学科教学存在着学生听懂、看懂容易,而做题难的现状,这样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选取和设计习题,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三维目标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选取习题时应当选用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习题的选编、设计中不但要注意培养、训练“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对“方法与过程”的训练,加强学生对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要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
例1 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此题为期中考试前的一道练习题,在试卷的批阅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解答,或答非所问,找不到解题的关键。比如有的学生说“因为冰块温度比较低,要从水中吸热熔化,所以粘在一起”、有的说“是因为有水结冰,所以粘在一起”等等。很显然学生对于此题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此题,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子问题
问题1:什么原因使冰块粘在一起的?(冰块为什么会粘在一起?)
问题2:杯中的冰全部结冰了吗?如果不是,是哪部分的水结冰的?
问题3:冰块附近的水为什么会结冰?
问题4:(追问)水放热就一定结冰吗?
问题5:好!达到凝固点!那么,现在归纳一下,水结冰的条件。
问题6: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学生0℃。
问题7: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 还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继续放热,从而凝固?
问题8:冰块要能继续吸热,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上述8个问题充分解决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此题的解答“冰块温度低于0℃,放入水中冰块吸热,当冰块附近的水温度降到0℃时,冰块的温度仍然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的水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几块冰块粘在一起”。这样通过一系列子问题的设计、解决中引导学生逐步得出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不但每一个小问题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同时问题的设计符合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从中体会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不但解决的了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分析引导过程也充分体现了重过程、轻结果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物理习题的设计、选取、编制应体现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的意识
例2 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B)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