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广大一线的教学工作者,还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专家都不否认,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探究教学是必要的,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教学,应该采取什么具体的策略呢?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颇有感触,下面将从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开展中学物理探究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认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山上的积雪,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物理探究教学的良好开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探究活动服务的。创设情境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意识的前提。[1]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创造性就象一粒种子,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因此,物理教师就要去创造这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经验和智慧的一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服务的。教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获得新知。
例如:以《密度》为例来研究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可分以下两步进行:[2]
一是明确物质的特性及其作用:
(1)请学生辨认水和酒精,并说一说辨别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之所以能根据气味来区分物质,是因为气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会存在不同的气味。
(2)请学生辨认铜丝和铁丝,说出辨认的依据。然后教师讲解,根据颜色可以区分物质,则说明颜色也是物质的特性。
(3)点拨:气味,颜色是物质的特性。此外还有密度等,也是物质的特性。特性即物质的某种能用来识别它的性质。
二是提出问题:
(1)取一小块铁、一大块铁、一木块。均用同种颜色的纸包住,且使小铁块的质量小于木块的质量,大铁块的体积大于木块的体积,请几个学生辨别。然后讨论: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2)引导:单看质量一个因素,或者单看体积一个因素无法区别物质时,要考虑是否同时看两个以上的因素。
(3)点拨:如果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起来能识别物质,则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物质的一个特性。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二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三是让学生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而非一般的问题上。这样为下一步进行实验和认识密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要让他们搜集事实,参加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取知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收集资料策略所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即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之间某种关系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