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由于验证性实验本身往往有一定难度,改成探究式实验时,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的问题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探究;设计的问题不恰当,则会使探究式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如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就需适当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不但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
3.充分发挥探究式的边学边实验的教育功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探究式的边学边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而学生则对问题进行假设论证,利用教师创设的情景通过实验探索去论证一些现象和规律。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适时引导但不包办代替。
例如,在导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首先将完全相同的4个“6V 0.3A”小灯泡分成两组分别并联在6V的蓄电池和6V的干电池两端,并在电源两端并联电压表监视电路电压,让学生猜想,接通电源后,两个电路的电压是否相同?两组小灯泡是否一样亮?实验结果却发现,与自己猜想大相径庭。为什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寻找两电路的不同,查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现对电路的研究必须考虑电源内阻,引出考虑电源内阻的全电路欧姆定律。
4.重视探究式课外活动实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合理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作用,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器材:硬泡沫塑料一块,竹蔑条5根,相同的小塑料夹5个。
制作:将5根长度不同的竹蔑条垂直插入硬泡沫塑料块,在每根竹蔑条上夹一只小塑料夹,使各小塑料夹的高度不同(如图2)

知识链接:受迫振动与共振。
操作:手拿硬泡膜塑料块使其沿水平方向左右往复振动,振动频率逐渐增加,可以看到每次只有一根竹蔑条振动最剧烈,引起了共振,而且振动得越快,共振的竹蔑条越短。
探究式课外活动实验可以是教师提出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课题,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小组或独立分析课题,设计方案直到得出结论。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实验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强、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经济可行的原则。基本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可适当做些引申和拓宽,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热爱科学的志趣。
探究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章可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领会教材变动的目的,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设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要求我们教师要融会边缘学科,以广博的知识去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多方面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并培养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应树立“授之以渔”的思想,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指导,可以参与,可以组织,但决不能越俎代庖。祝愿师生通过探究过程,能切实体会到探究真理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