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才俊,往往是学贯五车,满腹经伦。自认为只要是吃透了教材,备课下细了功夫就会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就会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其实不然。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没有抓住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没有重视对他们的兴趣培养。如果学生不爱学,不想学,成绩的提高谈何容易。
而在教学中,假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让他们爱上物理课,盼上物理课,上课时激情亢奋,探究互动,形成热烈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也做了一些有意的尝试。现把“动量定理”这个知识点滴贡献出来,与大家共勉。
用一个鸡蛋和一块毛巾进行演示实验。把毛巾铺在讲台上,用手拿着鸡蛋,从距离毛巾几厘米高处,松开手让鸡蛋落在毛巾上,鸡蛋安然无恙。再把鸡蛋拿起来,比第一次的高度稍高一些,再松开手让鸡蛋落在毛巾上,结果鸡蛋仍然完好无损。随着鸡蛋下落的高度逐渐增加,同学们的心便“悬”了起来,全班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时他们的好奇心便产生了,急于想了解为什么鸡蛋落在铺在毛巾的桌面上不易碰碎。
在讲台上放一个实验用的力学小车和一根又薄又细的竹片,提问:谁能用一根细竹片让小车获得较大的速度,或者说让小车由动量为零开始获得较大的动量,让学生自愿走上讲台,动手实验。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较大的动量用细竹片抽打小车,结果小车仅仅稍微移动,以为用的力不够大,用力抽打,结果仍不理想。不少学生甚至喊出了“用力抽”,有的同学悟出了点道理,急忙走上讲台,抢过细竹片,用细竹片持续顶着小车前行,结果是小车越走越快,这时课堂上响起了欢呼声。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在此种情况下提出有关问题,同学们对动量定理的内容已经接受了。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纸条,把钢笔帽立在上面,让他们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拉出来,条件是钢笔帽不能倒。有的学生怕钢笔帽倒下就小心翼翼地轻轻拉,结果钢笔帽倒下了,有的同学几次拉动纸条均未成功,就用力快速地拉,结果顺利地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拉出来了,实验成功了,全班同学在慢拉失败后,都找到了成功的决窍,课堂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学习动量定理的热情高涨起来。
介绍一个杂技节目:一个女演员躺在地面上,用一个很重的石磨盘压在女演员的身上,一个彪形大汉,使劲抱起一个大铁锤,对准石磨盘,狠狠地砸下去,石磨盘被砸成几块,“险”啊!女演员翻身跃起,安然无恙。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十分惊奇。好奇心有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由a=F/m和a=(Vt-V0)/t推导出Ft=mvt-mv0,即得出Ft=P,-P.告诉学生,这就是动量定理表达式。当然说是教无定法,怎样教无可厚非。但从学生的心态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情绪是高亢的还是低沉的?值得商榷。试问:他们有学习“动量定理“的兴趣吗?他们爱学吗?
物理本身是生动有趣的,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养不是固定不变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是平庸的还是高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小就是一把标尺,在教学中要经常扪心自问:“他们爱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