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态度。④演示实验使得物理教学由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物的关系,而这正是科学方法的基础。霍尔顿教授对演示实验作用的总结是很全现的,也基本符合我国情况。演示实验往往成为学生对物理学入门的先导,某些精彩的演示实验深深地扣动着中学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甚至激发学生立志、献身科学技术事业,其影响极为深远。例(1)在讲“蒸发”时,教师先用蘸水的毛笔在黑板上写“物态变化”四个字,接着提问:“你们学过那些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等学生回答完毕后,黑板上的字已经变干了,教师之即发问“黑板上的字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是水蒸发了”,这样,引入新课自然、活泼、生动。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为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到,这里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几团毛巾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把毛巾团打开观察,比较内部与表面的干湿程度,从而使学生总结出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也为以后再教学“沸腾”时作准备。例(2)在讲“热传递”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先不要介绍热传递有三种形式,而是先演示一个“火烧金鱼”的实验。这个题目本身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高度注意,当教师要动手做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看老师怎样点燃酒精灯,同时设想“金鱼会被烧得乱窜乱蹦,最后被烧死”。但当学生看到的是试管上端水被烧得沸腾,直冒烟,而试管下端的金仍安然无恙的游来游去。学生会感到愕然,自然萌发出要亲自试一试,要弄个“所以然”的强烈愿望,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又如中学物理中的磁场,它既抽象,又不直观,学习起来不仅困难较大,其理解得也不够透彻,为分化课堂教学难点,除认真做好课本上的奥斯特定律外,我们如果做好通电磁场的演示实验其效果会更好。如图1根据通电电流磁场的特性,特别是两根带电导线的相互排斥和吸引,使对于磁场的本质学生认识更加深刻。通过演示,教师可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电流磁场的特性,进一步提示电流磁场的本质,同时对于认识磁场能量、动量以及电场和磁场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电流磁场演示实验
3.组织课外实验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补充与完善。课外实验一般所用的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新旧知识。例如,学习“静电感应”时,学生作“听话的乒乓球”实验,当乒乓球放在水平桌上,用塑料笔杆或塑料直尺在毛衣上迅速摩擦几下后,靠近乒乓球,当乒乓球被吸引而向笔杆或直尺滚来时,缓缓移动笔杆或直尺,乒乓球应顺从地追随着他们滚动,这个小实验既有游艺性、又有趣味性。
又如,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寿光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蔬菜大棚的透光性观察记录和对比,进行高温蔬菜大棚力学原理及结构设计分析等等,都是学生课外实验的好素材,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这些学生的课外小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调查、研究动机,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校本教材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求学生人人结合学习内容和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实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给他们评分或组织鉴定工作,作为学生平时实验的成绩或特长成绩,将好的作品、实验成果、制作的器材,整理成形,也可作为展品或小发明、小创造进行展评。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赋予学习以新的内涵。课外实验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及至其它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代科技发展、网络普及、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创新意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