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
具体地说,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过程可概括为:

这四个学习过程,既互相交叉,又层层递进,它们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模式,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在操作中,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之中去自我建构,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操作案例示范
下面我结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电场强度”的课堂教学实例,对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予以阐述。
电场强度E,是静电场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概念。按教材的处理,虽然直观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对电场强度的困惑并不在于定义式本身,而在于为什么要引入它?为什么要用比值来定义?表3.1是我运用“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线索。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几点思考
高中物理“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增强实效性,运用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情境性原则。要设法在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创设方面,建立起自由、和谐和引人兴奋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教学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想法。
2.问题性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呈现矛盾事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和成功。
3.启发探究性原则。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探索的愿望越强烈,探索性行为越多,探索的结果越好,则表明教师的启发诱导越有成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相结合得越圆满。
4.民主和谐性原则。权威抑制创造,只有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学生才能当教师为朋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猜测,不断产生新的观念。
5.全体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根本方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学业成绩与创造力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创造力人皆有之”。教学上不能“优胜劣汰”,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做到“有教无类”。要正确处理好德与智、知与能、创造性认知因素与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关系,坚持全面培养,防止顾此失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