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实践与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实践与创新的方法,初步形成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首要要求,可见,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我们所有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何谓“实践与创新”?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实践与创新活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实践与创新一般按这样的流程进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下面就《压力和压强》实践与创新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利用小实验提出问题
在讲完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后,要提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已经学习的非常好了,为了奖励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做两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其一支削好的铅笔来,同学们一听立刻精神抖擞。
实验一: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顶住铅笔的两端,感受一下
实验二:两只手指再用点力,再感受一下
同学们露出了很痛的表情,于是我接着说,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同学们立刻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巧妙的利用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怀疑,探讨实验现象不同的因果关系,从中产生许多问题;发现问题的重点所在;正确把握主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与创新的意义。
二、猜想与假设是创新之源
小实验为接下来的猜想与假设提供了线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与假设在实践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猜想与假设无论是被证实还是被证实是错误的,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创新的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合理的、顺利的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将探究过程进行下去,要提示学生如何做好实验计划的制定与安排和提示验证的必要条件;我提出了这样的讨论的问题。
讨论:1.本次实验应采取什么实验方法?
2.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压力作用效果不同?
3.如何进行实验?
小组进行讨论,几分钟后同学们基本上能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意识对能力的培养、锻炼成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试的重点,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物理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综合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将设计上升到决策的层面也正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的体现。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如果不进行实验,不收集科学单据,实验探究便无法进行下去,所探究问题的结论也就不可能形成。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和设计的实验正确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地对各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以便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将实验进行下去,能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数据记录表。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有效数据,能区分无效与有效数据。
五、分析与论证
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如果探究仅停留在此阶段,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将什么结论也不能形成,探究等于半途而废.因此,分析论证在实践与创新中是必不可少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