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贯穿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摸索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积累科学素养,为投身未来的事业奠定基础。
一、正确认识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含义
探究就其本义,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探求学问,索求真理;研究就是研讨问题,究其根源。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下,亲身经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科学探究的特点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探究的结果;重在收集证据,多方寻求答案,而非繁杂无意义的计算;重在对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而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也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3.科学探究的要素
科学家在进行某项科学探究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与观察,可能要花费数年甚至毕生的精力,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旨在发现新的现象或发明新的理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旨在深刻理解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方法,重在培养科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中学生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有所不同,但基本环节仍然是相似的,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事实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感触可谓是越来越深,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在把发展科技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发展科技的速度与规模应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旧有的教育体制与当今的新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已经凸现无疑,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基础教育仍存在着着效率低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的弊端,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究其原因是旧有教育体系没有彻底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评价体系不健全也制约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领悟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对于好课的评价是“生动、易懂”。教师要做到上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必须要具备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及对学生的驾驭能力。要做到这两点,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应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旁征博引,又还要做到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现代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下,在恍然大悟的感觉中,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
2.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精选例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如在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后,可让学生总结得出判断一个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通过查阅资料、实验验证等方法总结得出。
3.加强研究性习题的开发设计,实现教学双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