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利用物理学史陶冶高中生的性情
物理学史集中的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如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发现烧水壶的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所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奥斯特在上课实验时无意中移动了小磁针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物理学史能告诉学生物理学思想的逻辑和历史行程,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身。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科研,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利用好奇心增强高中生学习的内驱力
2.1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对未知知识和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瓦特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如果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就会延长若干年。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及时让学生给予析疑解难,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就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所以,我就想办法上好高一物理的序言课,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地位和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知道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知道五彩斑斓、神奇新颖的自然世界有许多新奇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了神奇的物理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学生就会提出什么是质子的寿命?为什么引力比其它力要弱得多?早期宇宙的光速与现在的光速相同吗?能突破光速吗?宇宙有边界吗?诸如此类等等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动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诱导学生,使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持久,特别是当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平抛运动的特点”等实验研究往往由于学生的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造成思维障碍,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但这些知识通过我们师生互动的教学后排除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加强概念、规律的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2.2提高高中生的好奇心
加强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如高一学生在学习《失重和超重》时,从知识的单一性看学生很难理解,再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学生又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很难内化知识。于是,我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出新的教学途径,利用我国2008年9月“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无疑是一个及思想、知识、兴趣于一体的教学素材,通过下载短片观看我国三位宇航员在飞船上生活的片段,例如滞留在空中的笔、用纸胶带定位的摄像机等无一体现失重的现象;同时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宇航员在飞船升空和回收时受到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学生对失重和超重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还列举一些物理学家发现身边物理的例子,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