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实验课教学中探究
初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注重探究,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认知驱力。实验课中,应先提示学生如何作好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设计实验,选择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交流、取长补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一些探索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新颖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又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老师树立一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就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3.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技巧,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辨析的探究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如:“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玻璃杯、铅笔、白纸、玻璃和水,从中选用器材可以作哪些实验?要求:至少设计二个实验,并简要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及原理。”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一系列实验的设计和训练,设计出许多种实验方案,每个方案都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主,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知识,多思少算的思考能力这一中考命题导向。
4.活动课教学中的探究
重视知识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具体体现。开展活动课中的探究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环节。而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在讨论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相联系的课题中考虑,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人体与物理”“交通与物理”“厨房与物理”“杂技中的物理”等等。根据课外阅读、网上查询、收集资料、观察记录、解决问题,增长知识,获得成功。实践是一个学习、研究、创造的过程,学以致用,这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关注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探究的课题产生兴趣,有成就感,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