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的人文意味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可以获得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也能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打下基础。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从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看,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体现人文维度的目标。
2、新课程物理教育基本理念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目前正在付诸实施的新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色彩。教师所关注的将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健康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交流合作意识。⑴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⑵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性,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⑶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⑷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⑸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3、物理课程的新视角:科学与人文的一体两面
物理学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浸染着人性的因素,包含着人对自身、对社会、对自然的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这就是其本身深刻的人文底蕴。所以物理课程本身就是人类知识科学面与人文面的统一。
以科学的视角处理物理教学,强调以理服人,学生获取的主要是物理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构建起的是对世界的科学理解。以人文的视角处理教学,强调以情感人,还可获得人文的知识与人文的感悟,学生将受到是人文思想的浸染与熏陶,构建起的是对世界的人文理解。
可以看出,现行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材,也在如何体现在科学教育中关注人文的一面做了努力,新课程关注如何实现对世界的科学解释与人文信仰的统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节为例,就体现了这一点,既关注如何讲清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与实质,又体现过程展示、方法探究、社会价值观等方面,以期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信仰的兼顾。
4、课堂与教育的现状其实离理想的“人文”很遥远
当下的中学教育,一方面新课程在理论上积极倡导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美好的教育理想,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竞争日益激烈、充满功利且正在恶性循环的高中教育实际,学校、教师、学生要面对的是更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严重“人格分裂”的两个极端,究竟如何整合,谁也说不清。
教师教得很痛苦、学生学得更痛苦,究其原因,升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我们的课堂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只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忽略学生情感体验,漠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除了一些必须作秀的优质课、示范课,我们的真实课堂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教学与训练模式。学校教育强化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最终导致种种恶果:学生厌恶学习;没有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了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我为中心,不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心胸狭窄,精神空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没有意志力;崇尚物质,贪图享受,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世界的反应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