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才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功效。从教学活动的实质而言,教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心理学家赫泊特·杰乔耶指出:“新教育必须教会个体怎样进行信息的分类和再分类,怎样估价信息的确切性,必要时怎样改变信息的范畴,怎样从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怎样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即教育的重心必须从“信息灌输接受式转变为信息处理能力式”。总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第四个任务特点就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方面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要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就必须使学生首先能正确辨别各类问题模型,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及外延,其次是牢固掌握各类问题模型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虽然在发展型复习课中教师通过问题模型的变拓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法与技能,然而在对相关问题模型没有整理、分类、概括、归纳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已解答过的这一孤立的问题模型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但是对同类问题模型的内涵及外延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将某些非常熟悉的问题模型适当变拓,学生则感到无从适从。例如96年高考第25题,该题的问题模型就是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水银问题模型的深化改造,然而考生的解答令人失望。因而在总复习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整理问题模型信息,通过分类、概括、归纳后,再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模型的范畴,比较问题模型的异同点,把握其实质,使已形成的技能、方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层次。
进行专题小结是整理问题模型信息的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会专题小结,教师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对与本章(本单元)有牵涉的诸多具体的问题模型进行分类。前阶段(包括新授课的学习)学生以接触了多种形式及相当数量的问题模型,尤其是发展复习课型中问题模型的变拓教学为学生认识相关问题模型的内涵及外延奠定了基础,也为问题模型的分类创造了条件。分类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①根据问题模型的结构装置相同或相似分类。如力学中的“弹簧连接体问题”;热学中的“气缸类问题”、“连通器问题”;电学中的“含容电路类”、“分压式电路类”、“限流式电路类”;②根据问题模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解题原则与方法分类。如力学中的“碰撞类”;热学中的“两气体隔离物移动方向的判定类”;电学中的“动态电路分析类”;③根据问题模型中隐含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分类。如“临界问题类”、“极值问题类”、力学中的“假接触类”;④根据在不同情形下求算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概念在不同情景中的具体化。如“变力功的几种求算方法”、“求算冲量的几种思路”、“几种典型气体问题中压强的确定”、“几种常见回复力的形成情况”。⑤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如“平面上的动力学问题”、“竖直方向上的动力学问题”、“斜面上的动力学问题”、“曲面上的动力学问题”、“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二是指导学生对各类问题模型的结构、特点、不同情景问题的内在联系、解题基本思路及关键点进行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归纳,简要写出专题小结。具体方法与步骤为:①从有关习题中找出属于本类问题模型的习题,根据问题结构或题型特点再进行适当的分类;②分析本类问题模型不同题型的异同点及内在联系;③选解本类中典型模型问题习题;④分析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关键点,若解题中出现错误,认真分析错解原因;⑤按题型特点、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典型题解三层意思写出专题小结。 必须说明,教师无法也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写出本章各类问题模型的专题小结,一般分配各学习小组写出一至两个,允许学生相互探讨,相互修改补充,再由各小组提供一至两份较为完善的专题小节由教师修改,然后再通过讲座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在全班讲解,也可通过班级学习园地进行相互学习及交流。显然学生写专题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处理问题模型信息中,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具有研究性、高效率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将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繁杂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诚然,采用“重现——疏通——发展——归纳”四课性模式的总复习,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需要付出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但我愿意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大胆尝试,逐步完善,力求形成科学的方法与体系。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