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这样,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就通过多布置作业,搞“题海战”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学生中抄作业现象大为流行,反而让教师了解不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到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又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导学稿”教学模式的实施,模糊了“课堂”和“课外”的分界,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了,很多环节可以在课外完成,如学生在导学稿的指导下在课外完成对课本的预习,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这就给课堂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讨论和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课堂上掌握了学习内容,课后只要做少量巩固练习就可以了,避免了“题海战”,反过来也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长此下去,学生觉得花一点时间就可以学好物理,学习积极性自然大大增强,又促进了学习的提高。
四、导学稿是知识和能力结合的桥梁。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是被动了知识接收“容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不用去考虑如何学。这样下去,我们培养了两种人:第一类,大量的讨厌学习的人,他们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患上了知识“厌食症”,拒绝学习;第二类,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高分低能”,他们能记住考试的知识内容,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但从不去考虑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一但离开他们熟悉的环境,就会不知所措,显得“低能”。简单讲,我们教会了学生知识,但是没有教给学生能力。
“导学稿”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容器”转变为知识的“狩猎者”。教师不主动将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在这些过程中“主动”获得,通过教师设定的知识“狩猎”练习,用自己“发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导学稿这个“桥梁”,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物理不再显得高不可攀;通过导学稿这个“桥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导学稿这个“桥梁”,让物理走出课堂走向课外,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导学稿这个“桥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导学稿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会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呈现出异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