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教学说明:教师可以用参考资料中的“古代中国的金银鉴别技术”来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堂训练】
用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思考解答,然后将学生的解答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练习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图5:人民英雄纪念碑
参考答案:1.1.15×105㎏
[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作业:1.教材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课 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备 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设计点评】
本节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