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十七大中,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物理新课标也将教学目的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的变化,新大纲的着眼点也从考虑物理学科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从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需要变为学生在校与毕业后工作相结合的需要。这些改革必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塑造更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观察、分析、实验等能力却穿插和渗透在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由于客观上知识的相似性及不同学生个人人为的同义性,造成混淆客观上并不相似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避免学生以个人日常经验和从日常概念出发,以想当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维,草率地得出结论,从而不能正确地把握整体、深入本质,造成错误。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合理地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能对好的学生偏爱,对“差生”不予重视或完全放弃。不以“人人升学”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为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失去信心。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只有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物理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应以有趣的物理实验作为开场,像用杯子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将杯子翻过来,水却不会洒出来;又如,惯性实验的演示等等。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记、练。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输。例如:我在讲解惯性这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有关惯性知识的实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的应用。
(四)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物理教师都知道,物理新课标中,探究性课题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在物理教学中,对于探究性的课题,我们应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学会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然后针对问题的实质,选择合理的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论,得出结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联系实际环节的把握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应多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实验教学环节的把握
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脑、手、眼结合,培养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物理教学中,概念、规律的教学侧重于实验演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演示、讲解和练习的顺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组织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能灵活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前教师要安排并指导课前预习,实验中可安排些与实验有关的小竞赛,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实验操作的兴趣和技能,将学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