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和讲解,学生能理解的要多让学生探究和讲解。防止出现主次颠倒的低效课堂。
5.把握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重点的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最好在进课堂前,在头脑中先给自己上上课,划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变。
6.把握教态。课堂教学行为十分规范,语言生动、简洁、抑扬顿挫,教态亲切、大方,服饰美观、得体,板书精练、层次清楚、富有创意。
四、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案例
以高中人教版3-1教材中“电功 电功率”一节为例,本节内容是在初三电功和电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在初三教材中,对于什么叫电功和电功率、它们的单位和计算以及焦耳定律及公式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说明。高中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下述内容:电功本质、电功公式的推导、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微观解释、热功率、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是: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是:⑴正确区分电功率和热功率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⑵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
疑点是:⑴有学生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一定比额定功率小的亮。
⑵为何同一灯泡在傍晚时比深夜时暗。
教法是:探究法为主,复习法,讲授法、启发法等为辅。
教学电路如下:
对于初中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回忆,一般占用5分钟的时间。重点放在高中新增加的内容,对于新增的内容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采用推理加实验的方法,通过推理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规律建立新的知识和规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表象,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并在物理实验中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挖掘教材功能。
引导学生看书,并解决书后练习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中还布置了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体会课本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与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物理“以物说理,见物思理”的学科特点。
(1)作业中布置学生了解家庭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估算家庭每月所耗电能和所需支付电费;
(2)新课中增加常见用电器额定功率;
(3)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傍晚灯泡为何比深夜暗)。
3.充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教师创设了4个实验)。
过程中的节奏:
1.复习回顾初三所学电功和电功率知识。(一般占用3分钟)
2.运用高中新学知识探究得出电功的本质,并推导出电功的计算公式。(一般占用6分钟)
3.正确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学生通过实验体会两者的区别。(一般占用6分钟)
(2)从理论分析到实验演示解决学生的两大困惑,“是否100W的灯泡一定比60W的灯泡亮”,“同一盏灯为何傍晚比深夜暗”。进一步体会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并能更清晰地体会到决定灯泡明暗程度的应为其实际功率。(一般占用8分钟)
4.阅读课本,理解为何电流流过导体,导体会发热(从微观角度解释电流流过导体是怎样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一般占用5分钟)
5.复习初中已学的焦耳定律,在此基础上引入热功率。(一般占用2分钟)
6.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切入,分析不同电路中电功率(电功)和热功率(电热)的关系,并进行实验演示,且让学生对此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般占用7分钟)
7.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占用6分钟)
8.总结新课内容。(一般占用2分钟)
总之,一名教师要驾轻就熟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