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尝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17 12:11:37 |
|
|
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实验报告上。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2.电磁感应这节课由Φ、ΔΦ、ΔΦ/Δ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感应电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
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3.“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走律。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以上,是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
参考文献:1、吴锡改《教育学》1994年版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2002年版
3、《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物理: 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下一个物理: 学好物理并不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