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改进。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积极创造的能力。
(3)从新的视角审视、组合实验板块。观察每一个实验的异同点,分类,将其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方便归类理解记忆。
(4)将一些可行的习题转为实验,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方便理解、创造。
(5)融会物理思维方式进行实验,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7.要注意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以自己的创新行动,关心和满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需要。
8.教师要在自己的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9.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的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经验、持怀疑态度,不太关心细节和实际而具体的事物,对于理论观念及符号转换很感兴趣,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
三、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如果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阶段是这样的: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
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渐进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如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等。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当然,新课程的教学还必须以以下几点原则进行:
1.同步发展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结合考虑,力求同步发展。
2.动态变化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提高考虑进来,设计循序渐进,动态的教学过程。
3.学生参与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
4.反馈调节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用以调整教学。
5.注重时效原则,即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以45分钟课堂时间为基准,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减轻学生负担。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就不可能发生,那也就没有所谓的教学了。
上一页 [1] [2]
|